地名:霞坑村 | 隸屬:霞坑鎮 |
區劃代碼:341021109201 | 代碼前6位:3410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J |
長途區號:0559 | 郵政編碼:2427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流經村前的綿溪,曲折似蛇,原名蛇坑。方言霞、蛇音近,后改名霞坑,又村民委員會駐地于此,故得名霞坑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一、姓氏及遷涉
霞坑古稱蛇坑,形狀為蛇而得名,歙縣城關出東門60里,發源于清涼峰北側的槐源河,流涇60里在霞坑河谷地段,沖擊成一長條形5里長、里許寬的平川,是多山少地的歙縣南鄉面積最大的一塊平谷。村前面對著名的柳亭山,是被今日國內外攝影師稱為人間仙境的石潭九坑十八(士太)眾山莊,霞坑村的后面的龍山可一直蜒棉到七姑尖、清涼峰。
歷史有記載的開辟霞坑河谷的主要為方、吳二姓,在明、清代以后陸續有潘、洪、李、許、黃、胡、錢、王、姚、葉、鄭等姓氏遷入,雖吳姓占主導地位,但各姓和睦相處,成為徽州罕見的各姓雜居的村莊。
解放后在霞坑村成為鄉、公社、鎮的行政機關后,陸
歷史沿革:
民國前,屬長樂鄉,三十三都;民國期間,屬石潭鄉;解放初,仍屬之;1952年屬霞坑鄉;1958年成立霞坑公社,霞坑大隊屬之;1983年霞坑公社改霞坑鄉,設霞坑村;1992年石潭鄉與霞坑鄉合并成立霞坑鎮,霞坑村屬之至今。
周邊相關:
霞坑村附近有棠樾石牌坊群、徽州古城、雄村景區、新安江山水畫廊、鮑家花園、擱船尖風景區等旅游景點,有黃山毛峰、三潭枇杷、三口柑桔、歙硯、問政山筍、大方茶等特產,有黃山毛峰綠茶制作技藝、徽墨制作技藝(黃山市歙縣)、中醫診法(張一帖內科療法)、西園喉科、徽派版畫、新安醫學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