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際鄉 | 隸屬:休寧縣 |
區劃代碼:341022211 | 代碼前6位:34102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皖J |
長途區號:0559 | 郵政編碼:242700 |
轄區面積:約38.4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65人 |
人口密度:約51人/平方公里 | 海拔:1208米 |
下轄地區: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白際村 | ~200 | 鄉中心區 | 白際村,白際鄉所在地,轄4個村民組,人口879人。農用地總面積31900畝,其中耕地面積191.5畝,園地1007畝,林地面積29922畝,其他地面積…[詳細] |
結竹營村 | ~201 | 村莊 | 結竹營村結里組嶺腳山有一溫泉,年平均溫度在38℃左右。流量均勻,常年穩定。
結竹營村與歙縣獅石鄉交界,轄3個村民組,全村總人口508人。農用…[詳細] |
項山村 | ~202 | 村莊 | 項山村與浙江省淳安縣接壤,轄4個村民組,總人口758人。農用地總面積12860畝,其中耕地面積201畝,園地面積1051畝,林地面積11005畝,其他…[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元末百姓在此處迎接朱元璋未果,即稱此村為“白接村”,后衍為“白際村”,又因政府駐地于此,故得名白際鄉。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別名朱重八、朱國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推翻蒙元統治,恢復華夏政權,結束民族壓迫制度,恢復民族平等,統一中國;廢丞相、設三…… 朱元璋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白際,又稱江南最后的墨脫,藍天與白云交際的地方;徽開古道隱匿其中,安徽最后通水通電的鄉鎮;其至高點白際嶺海拔1208米,素有“第二個清涼峰”之稱,沿線多瀑布,并有多個原生態村落。
地處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東南邊陲,位于東經118°21'~118°26',北緯29°30'~29°45'之間,東與黃山市歙縣獅石鄉連接,南與浙江中洲鎮毗鄰,西連該縣璜尖鄉和源芳鄉,北接歙縣石門鄉和該縣榆村鄉,與千島湖相距35公里。
全鄉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目山脈延伸部分的白際山脈群峰之中,全鄉土地面積38.42平方千米,境內有著名的長嶺尖高峰,海拔1297米;扁擔山高峰,海拔1033米;橫網嶺高峰,海拔
歷史沿革:
清道光三年(1823)隸屬黎陽東鄉二十一都;民國時期隸屬藏溪鄉,1949年5月隸屬藏溪區;1953年設立聲際鄉,同年更名白際鄉;1954年更名白際初級社;1956年更名白際高級社;1958年更名白際大隊,隸屬衛星人民公社;1961年更名白際公社;1983年復名白際鄉,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