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北1.5公里大石河畔的臺地上。琉璃河遺址是西周初期的一處重要遺址,20世紀40年代,中國考古工作者首先在此發現了一批商周時期的遺跡、遺物。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隊聯合對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初步探明了遺址的分布情況。遺址占地約500萬平方米,在董家林村發現了一座城址,北墻殘長800多米,東、西墻探明300余米;墻為夯土筑成,寬10米,質地異常堅實;城墻-有壕溝,城內分布著密集的房基。在城的東南部有一片占地5萬余平方米的貴族墓地,目前已發掘墓葬200余座,其中有不少大型墓葬旁有陪葬墓和車馬坑,并出土了大批珍貴的青銅器、玉器、骨器等文物。不少青銅器上鑄有“匽(燕)侯”銘文,
北京琉璃河天香牡丹園——集牡丹觀賞、盆栽牡丹展銷、草莓采摘、親子娛樂與一體的度假園區。牡丹園內種植400多個優質品種的牡丹花和芍藥花,是北京地區著名的牡丹觀賞園,賞花面積達100畝地,園區賞花小道縱橫交錯,曲徑通幽,環境優美,另有50畝茂密樹林、草莓采摘區、生存拓展訓練(30多項親子活動)。北京琉璃河天香牡丹園可以讓北京市民及游客不出京城便可觀賞到“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國花牡丹”。本屆牡丹觀賞活動匯集9-系、上百種精品牡丹,艷麗多姿的牡丹花,景色可謂是美不勝收。牡丹盛開時節,這里是攝影愛好者、寫生愛好者的樂園,他們的作品可以將這一視覺盛宴記憶流傳于社會生活當中。門票門票19人民幣開放時間09:00—17:00景點位置北京市房山區
琉璃河大橋位于房山區琉璃河北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區境內最大的石拱橋,其規模僅次于盧溝橋,原為木橋,每到汛期常被沖毀,嘉靖十八年(1539年),開始修此橋,于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橋南北向,橫跨琉璃河上,全長165.5米,寬10.3米,高8余米,共9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獸頭,橋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筑,橋上建有實心欄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線等紋飾,嘉靖四十年(1561年),向南北兩方修路堤,堤寬19.8米,高近4米,總長約2000米,堤面鋪以巨型條石,為傳說中的五里長街,從修橋到路堤建成,前后20余年,琉璃河石橋,是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石橋之一。琉璃河大橋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大橋橫跨大石河,是房山區境內最大的石拱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和房山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一起打造了京城首個“向日葵主題公園”結合都市農業的發展需求,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從國外引進了向日葵新品種,利用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科學搭配,以向日葵為主,輔以雜糧、蔬菜及花卉種植形成了五彩繽紛的植物帶,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和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還成為年輕人拍攝婚紗照的好去處。地址: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立教村竇店南白草洼
岫云觀原為良鄉離宮,位于房山區琉璃河鎮琉璃河北岸。落成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四月。這處行宮是奉明世宗敕命而建成的,行宮落成不久,世宗皇帝便于行宮駐蹕。行宮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占地近百畝。中軸線主宮殿群五進規制,東有側院,西有御花園,后有菜圃。四周有高大的宮墻。最前端是一個小廣場,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高大的宮門,呈城樓狀。東接南北通衢,西望村煙曠野。小廣場正南有戲樓一座,北面為內宮門,左右門房各3間。進內宮門是一座木牌樓,北有正殿3間東西配殿5間。其后又正殿3間,兩側有便門通向后邊的院子,院子正北有涼亭一座,兩側接回廊。涼亭以北,院兩側有東西配殿各3間,正殿為皋殿,此殿略成方形,十分宏敞,面闊3間15.43米,進深3間。重檐廡殿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