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寶頂鎮 | 隸屬:大足區 |
區劃代碼:500111102 | 代碼前6位:500111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2360 |
轄區面積:約63.7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香山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境內寶頂山原名香山場而得名,場口石窟聞名國外,終年絡繹不絕的人去燒香朝拜。…[詳細] |
慈航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境內慈航廟(廟中掛有慈航普渡的橫牌)而得名。…[詳細] |
車家村 | ~200 | 村莊 | 因此地有幾戶車姓村民修建的廟子,故名。1953年得名車家村,1958年改車家大隊,1962年分建五十梯大隊,1984年更名車家村,2003年車家村和五…[詳細] |
古林村 | ~201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座翠木掩映的古林寺而得名。1953年得名古林村,1958年改古林大隊,1984年為古林村,沿用至今。…[詳細] |
古佛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古佛寺而得名。因寺廟內有一座古佛,故名。…[詳細] |
天宮村 | ~203 | 村莊 | 因境內有供奉天官神像的天宮廟而得名。1953年得名天宮村,1958年改天宮大隊,1984年更名天宮村,沿用至今。…[詳細] |
鐵馬村 | ~204 | 村莊 | 因境內鐵馬寺得名。因廟內有一鐵馬像,故名。…[詳細] |
荷葉村 | ~205 | 村莊 | 因境內荷葉壩得名。壩上常種蓮藕,故名。1953年得名荷葉村,1958年改荷葉大隊,1984年更為荷葉村,2003年荷葉村、斑竹村合并后仍荷葉村。…[詳細] |
東岳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有供奉東岳大帝像的東岳廟而得名。1953年得名東岳村,1958年改東岳大隊,1984年更名東岳村;2003年東岳村、大石村合并后仍為東岳村。…[詳細] |
倒廟村 | ~207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座廟門向溝,背朝外的寺廟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寶頂鎮因寶頂石窟而得名。
基本介紹:
寶頂鎮地處大足縣東北地區,南接棠香街道辦事處,北連潼南五桂鎮,東面與銅梁縣小林鄉相連,東南毗鄰智鳳鎮,西鄰中敖鎮,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共有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8858人,其中農業人口24993萬人,總戶數 7756戶,幅員面積63.78。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31元,糧食總產量 噸。農業產業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國槐藥材等特色產業方興未艾。養殖業以生豬、兔、雞等最具規模,生豬出欄9865頭,存欄 11906頭,家禽出欄1.5萬只,存欄2.5萬只,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寶頂石刻,尤其是制作的石刻藝術品被譽為中國的現代文物。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命名寶頂鎮為第十二批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
2011年7月,寶頂鎮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
歷史沿革:
民國十七年(1928年),由回龍鄉析建香山鄉。
1958年,香山鄉改設香山公社。
1967年,香山公社更名東方紅公社。
1977年,東方紅公社更名為寶頂公社。
1984年,寶頂公社改為寶頂鄉。
1993年,由寶頂鄉改為寶頂鎮。
2003年12月,化龍鄉并入寶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