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升鎮 | 隸屬:大足區 |
區劃代碼:500111118 | 代碼前6位:500111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2360 |
轄區面積:約4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華升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以“希望中華民族步步高升”之意而得名。1984年設立華升街居委會,以“希望中華民族步步高升”之意而得名;2003年旭光村、紅光村部分村民小組并入,設立…[詳細] |
太和村 | ~200 | 村莊 | 以境內的古山寨太和古寨而得名。原為十三村、十四村;1953年12月設立太和鄉;1958年設立太和管理區;1961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設立太和生產大隊…[詳細] |
建設村 | ~201 | 村莊 | 以“搞好生產支援國家建設”之意而得名。原為四村;1953年,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時,取名回龍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設立建設生產大隊;1984…[詳細] |
旭光村 | ~202 | 村莊 | 取“旭日東升光照大地”之意,故名“旭光”。…[詳細] |
勝光村 | ~203 | 村莊 | 取境內圣水溝的諧音“勝光”,故名。原為六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設立勝光生產大隊;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設時,撤銷勝光生產大隊,設立勝光…[詳細] |
新光村 | ~204 | 村莊 | 以“新中國成立后無比光明”之意而得名。原為九村;1953年,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時,取名新華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設立新光生產大隊;1984…[詳細] |
紅光村 | ~205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座紅色墻壁的古廟,人稱“紅光廟”,故名。…[詳細] |
先進村 | ~206 | 村莊 | 取“爭創先進”之意而得名。1953年取名先進村;1958年更為先進管理區;1961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設立先進生產大隊;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設…[詳細] |
雙牌村 | ~207 | 村莊 | 因境內有天牌和地牌兩個屋基,故名“雙牌”。…[詳細] |
地名由來:
高升鎮名稱來源有二,一說因為附近有群眾熟知的高家灣;另說是取“祿位高升”之意而得名。
基本介紹:
高升鎮是石刻之鄉一個西部古鎮,距縣城26公里,東接龍崗街道辦事處,東南鄰三驅鎮,西南連鐵山鎮,西北與四川省安岳縣忠義鄉接壤,北至中敖鎮,交通條件比較便利。共有8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居民委會,54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25511人,其中農業人口24891人,總戶數6042戶,幅員面積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480 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992萬元,人均GDP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糧食總產量 噸。農業產業以種植、養殖業為主,種植業以柑桔、筍竹、枇杷為特色,養殖業以生豬、黑山羊、雞、鴨、魚等最具規模,生豬出欄15000頭,存欄 9654頭(其中母豬存欄850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命名高升鎮為第十二批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認定高升鎮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芳香植物)。
文化旅游:
大足圣水寺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區高升鎮勝光村,時代為唐。2019年,大足圣水寺摩崖造像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宣統二年(1910年),析大足區雙河鄉置高升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一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新增第五區。
1949年12月,屬第二區。
1950年12月,改屬第三區。
1952年,改屬新增第十區。
1958年6月,高升鄉改為高升公社。
1984年8月,由高升公社改為高升鄉。
1993年10月,由高升鄉改為高升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