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敖鎮 | 隸屬:大足區 |
區劃代碼:500111103 | 代碼前6位:500111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2360 |
轄區面積:約113.6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54萬人 |
人口密度:約31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回龍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境內回龍廟(此廟所處地形像龍回頭盤旋)而得名。…[詳細] |
龍頭街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清嘉慶年間修了一座“雙桂橋”,橋上有兩只石雕龍頭朝向此街,故名“龍頭街”。…[詳細] |
興隆街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興隆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加福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加福橋得名。修建此橋時希望能為人們增加幸福的生活,故名。…[詳細] |
三橋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有矮橋、板板橋、吞口橋等三座橋,故名“三橋”。…[詳細] |
關圣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以前有座供奉武圣關羽佛像的關圣殿,故名。…[詳細] |
雙溪社區 | ~007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有上游水庫下面小溪和黃桷村小溪匯合,故名。…[詳細] |
東林村 | ~200 | 村莊 | 因境內曾有一尼姑庵,其東邊有一片樹林,人稱“東林寺”,故名。…[詳細] |
明月村 | ~201 | 村莊 | 因境內明月寺得名。站在寺中感受到寺廟被山峰圍繞,中間懸掛一輪明月,故名。…[詳細] |
麻揚村 | ~202 | 村莊 | 因境內麻羊溝得名,諧音至麻楊。相傳,由湖廣入川時,用麻羊換得此溝,故名。…[詳細] |
永和村 | ~203 | 村莊 | “以“永遠和平”之意而得名。1953年取名永和村;1961年更為永和大隊;1984年更為永和村;2003年永和村和治平村合并為永和村。…[詳細] |
金盆村 | ~204 | 村莊 | 因境內金盆屋基得名。相傳,早年有人在此地修房挖地基,拾得一金盆,故名。…[詳細] |
觀寺村 | ~205 | 村莊 | 因境內觀音寺得名。唐朝時在此地建寺廟,塑有觀音菩薩像,故名。…[詳細] |
碑坳村 | ~206 | 村莊 | 因境內碑坳口(坳口上有一石碑)得名。1953年,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時,取名桂花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設立桂花生產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詳細] |
轉洞村 | ~207 | 村莊 | 因境內轉洞橋得名。原名穿眼橋,解放后建筑大(足〉安(岳)公路時,改建此橋更為現名。…[詳細] |
峰山村 | ~208 | 村莊 | 因清代在境內山峰頂上修建了一個寺廟名峰山寺,故名。…[詳細] |
九石村 | ~209 | 村莊 | 因境內九石壩得名。自然形成的九塊石壩子,故名。…[詳細] |
洪溪村 | ~210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溪河集水面積較大,大雨時洪水洶涌,人們稱其“洪水溪”,故名。…[詳細] |
雙柏村 | ~211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株高大的雙叉柏樹,故名。1953年取名勝利村,1958年更為勝利管理區,1961年更為雙柏生產大隊,1984年1月更為雙柏村,2003年6月…[詳細] |
長源村 | ~212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條小河橫穿而過,流水經久不斷,故名。…[詳細] |
天臺村 | ~213 | 村莊 | 因境內天臺寺得名。因寺廟修建在高山平臺上,聳入云天,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中敖鎮因境內一小山坡像鰲魚背而得名。
基本介紹:
中敖鎮是石刻之鄉一個西部古鎮,距縣城10公里,東與龍崗街道辦事處、寶頂鎮接壤,北連高坪鄉,南面高升鎮,交通條件比較便利。共有18個行政村(其中有7個為市定特困村)和3個街道居民委會,16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02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55人,農村總戶數14726戶,幅員面積113.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729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5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66元,糧食總產量27028噸。農業產業以種植、養殖業為主,養殖業以生豬、南江黃羊、肉兔、雞、鴨、魚等最具規模,生豬出欄28000頭,存欄 29289頭(其中母豬存欄1888頭),山羊出欄3000頭
文化旅游:
舒成巖摩崖造像位于大足縣中敖鎮大屋村,時代為宋。舒成巖摩崖造像,是大足地區珍存道教石刻。以第三號窟紫微大帝窟為例,鑿造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3年)。窟正壁上刻有紫微大帝,面西端坐雙
峰山寺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區中敖鎮峰山村,時代為宋、明、清。2019年,峰山寺摩崖造像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普圣廟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區中敖鎮金盆村,時代為宋。2019年,普圣廟摩崖造像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屬永安里。
清宣統元年(1909年),由中敖場改為中敖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由中敖鄉改為中敖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敖鎮改為中敖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復改中敖聯保為中敖鎮。
1993年5月,轉洞鄉、麻楊鄉、中敖鄉并入中敖鎮。
2003年10月,天山鄉并入中敖鎮。
2011年11月,屬大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