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扶歡社區 | 隸屬:扶歡鎮 |
區劃代碼:500110120001 | 代碼前6位:500110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142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隋唐時期,萬壽場的前身扶化場在現扶歡鎮高灘村老場崗,只有東西走向的一條窄小的街道。民國17年(公元1928年),廢置設場,萬壽場又有了扶歡場之稱。新中國成立后,萬壽場的經濟發展如雨后春筍,個體經濟和集市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到1956年,萬壽場的商鋪發展到了350家,攤位410多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扶歡場舊貌換新顏,增添了宜春路、高灘巖路、溱溪路、溱溪路、龍鳳新區、溱州大道等街道,新建起了農貿市場和工貿市場,增加商鋪300多家,攤位上千個。這里交通方便,信息靈通,居民生活豐衣足食,場鎮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2011年,經綦江區民政局統一命名為扶歡鎮扶歡社區。
基本介紹:
扶歡社區位于綦江區扶歡鎮中心區域。距綦江城區40公里,幅員面積1平方公里。社區黨支部下設三個黨小組,現有中共正式黨員36名,設居民小組12個,財務監督委員會1個,常住人口約8000人,轄區內有扶歡政府、扶歡中學、扶歡小學、郵政所、衛生院、水廠、電廠、獸醫站、派出所、農商行、普嘉小區、龍鳳新區等企事業單位。
扶歡社區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唐朝設溱州于扶歡,宋朝時哲宗皇帝為表長沙太守趙高峰清正廉明,特賜“青蓮院”,后建崇恩寺,現坐落于場鎮拓展區。扶歡社區是抗日名將楊懷的故鄉,抗戰期間,楊懷將軍履立戰功,是可歌可頌的歷史英雄人物,社區群眾民風淳樸,2011年被綦江區委區府命名為“文明社區”。
歷史沿革:
1949年為扶歡鄉第一保。
1951年建政時命名萬壽村。
1958年更名為扶歡大隊,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扶歡社區附近有萬盛黑山谷、萬盛石林、古劍山風景區、綦江木瓜海棠園、丁山湖旅游區、營盤山公園等旅游景點,有黑山方竹筍、重慶酸辣粉、萬盛獼猴桃、黑山谷糯玉米、黑山谷葡萄、黑山谷櫻桃等特產,有綦江農民版畫、金橋吹打、永城吹打、梁平木版年畫、梁平癩子鑼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