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境域屬江津縣十二都。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江津縣第二區,四面山鎮行政區劃,重慶市江津區四面山鎮地名資料">
地名:四面山鎮 | 隸屬:江津區 |
區劃代碼:500116123 | 代碼前6位:500116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2260 |
轄區面積:約255.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138人 |
人口密度:約32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文峰路27號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龍潭湖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傳說一條龍要出海,造成地質變遷,形成堰塞湖,湖底淹沒一座龍王廟,因而得名“龍潭湖”。…[詳細] |
頭道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轄區范圍內有河流頭道河流經,故名。1987年設立頭道村,2020年撤銷頭道村,設立頭道河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林海村 | ~202 | 村莊 | 林海村森林覆蓋率達98%,有有中華秋沙鴨、彈琴蛙、獼猴等數十種國家珍稀保護動物和桫欏、紅豆杉、鵝掌楸等珍稀保護植物。10年內未發生森林火災,民主管理措…[詳細] |
洪洞村 | ~203 | 村莊 | 江津四面山洪洞村授牌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村
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研討會,并對第一、第二批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進行授牌。江…[詳細] |
燕子村 | ~204 | 村莊 | 轄區范圍內有一地名為燕子巖,故名。(燕子巖:過去此巖上常有燕子棲息,故名)。…[詳細] |
雙鳳村 | ~205 | 村莊 | 四面山山清水秀,早年居住人家較少,傳聞兩只鳳凰看上山水美景,便飛翔至此生活,故名。…[詳細] |
馬家坪村 | ~207 | 村莊 | 村委會所在地小地名為馬家坪。2016年命名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四面山鎮因四面山峰圍繞,溝谷縱橫,皆為大山而得名。
基本介紹:
四面山鎮。調整后,幅員面積255.2平方公里,轄雙鳳、燕子、頭道、林海、洪洞5個村和龍潭湖1個社區。鎮政府駐文峰路27號(原址)。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四面山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文化旅游:
灰千巖崖畫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鎮洪洞村東,時代為漢以前。四面山具有悠久的人類歷史文化遺跡,敦煌有莫高窟,重慶有大足石刻等古代石刻藝術鼎盛時期的杰作,在四面山,雖無這些石刻藝術的巔峰杰作,卻有一塊
朝源觀道教造像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鎮,含朝源觀,時代為明。在重慶江津區四面山的深林中,藏著一座千年之久的古老道觀——朝源觀(又名朝元觀),上世紀九十年代,四川文史館王家祐先生曾撰文《江津縣朝元觀
渝黔古道江津段位于江津區四面山鎮洪洞村飛龍廟至洗魚口,時代為清。含古道1段,古隘門1座,造像1處,題刻6塊。2019年,渝黔古道江津段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初,境域屬江津縣十二都。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江津縣第二區。
1950年,屬江津縣第九、十區。
1958年9月,分屬常樂、四面公社。
1980年7月,設頭道河公社。
1984年4月,頭道河改為頭道河鄉。
1988年6月,頭道河鄉改設四面山鎮。
2004年5月,撤銷四面山鎮,設立江津市四面山風景名勝區。
2011年1月,恢復四面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