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含谷鎮 | 隸屬:高新區 |
區劃代碼:500107103 | 代碼前6位:500107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0000 |
轄區面積:約29.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2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3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含谷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該社區位于含谷鎮中心得名含谷鎮社區。1989年前只有一個含谷街道,居民幾十戶100多人。1995年3月,設含谷鎮第一社區、第二社區、第三社區3個居民…[詳細] |
新營房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因民國時期曾有軍營駐扎在此,故名。1949年前屬巴縣含谷鄉第2保。1950年改名為新農村。1962年改為新農大隊。1983年改為新營房村并建立新營房村…[詳細] |
凈龍村 | ~202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清代早期寺院“凈石寺”,且當地一山形像龍,并有一老龍洞常年流水不斷,故名。…[詳細] |
崇興村 | ~203 | 村莊 | 因境內有崇興庵得名。1949年前屬巴縣含谷鄉第3保。1950年改名為崇興村。1962年改為崇興大隊。1983年恢復為崇興村并建立崇興村村民委員會。19…[詳細] |
華新村 | ~204 | 村莊 | 解放前,日本轟炸重慶,重慶新華小學搬遷至此,名新華村,解放后改名為華新村。…[詳細] |
寶洪村 | ~205 | 村莊 | 因境內寶洪山而得名。1949年前屬巴縣含谷鄉。1950年改名為寶洪村。1958年改為寶洪大隊。1983年恢復寶洪村并建立寶洪村村民委員會,1995年由…[詳細] |
含金村 | ~206 | 村莊 | 以境內含金路而得名。1949年前屬巴縣含谷鄉第7保。1950年建余堡村、義田村。1958年改為和平、義田大隊。1982年改大隊為村。2002年兩村合并…[詳細] |
寨山坪村 | ~207 | 村莊 | 因轄區內明代古寨-寨山坪(原名寨坪山)得名。…[詳細] |
建新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以“建設新村”之意得名。1949年前屬巴縣含谷鄉。1950年改保為村。1952年設三重村和前進村。1958年改村為大隊。1968年三重大隊改為建設大隊…[詳細] |
含湖村 | ~209 | 村莊 | 以境內含湖水庫得名。1949年前屬巴縣含谷鄉第6保。1950年建六合村、和平村。1958年改村為大隊。1983年復村。1997年更名為含湖村。2001…[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一千多年前,有和尚云游四方來到梁灘河畔,見此地草木蔥翠,潺潺河水碧波漣漪,頓生建寺廟之心。當地鄉民聞之,伐木取石,老幼相助。寺廟建成時,正值稻谷含穗揚花時節,主持邀請各方人士前來慶賀,并請來當地名人王秀才提寫寺名。那日,寺院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王秀才備好紙墨,欲思寺名,恰逢一鳥口銜谷穗飛臨寺院,谷穗正好掉落于寺院房頂中央。王秀才靈機一動,當即揮筆寫下“含谷寺”(含谷,當為地形似“含于谷內”之意,取義同于函谷關之“函谷”)。從此,這里香火興旺,游人往來不絕。后來,有人在寺院周圍做香燭生意,開茶房。經過數年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遠近客商云集的場鎮,含谷場由此得名。后以含谷場而得名含谷鎮。
基本介紹:
重慶市九龍坡區轄鎮。1930年建含谷鄉,1958年改公社,1982年復置鄉,1994年建鎮。位于區境西部,距區府11公里。面積29.5平方公里,人口1.8萬。襄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過境。轄新營房、凈龍、崇興、華新、況家橋、寶洪、六合、北極、玉泉、公平、文明、余堡、義田、三重14個村委會和3個居委會。企業以建材、機械加工、建筑、化工等行業。農業以水稻、小麥、蔬菜、果樹為主。是重慶市重要蔬菜基地之一。.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含谷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含谷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含谷鎮榜上有名。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含谷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05年10月,含谷鎮上榜第一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歷史沿革:
明代屬巴縣德義鄉含谷里。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屬直里四甲。
民國初以含谷場為鄉級政區。
1929年稱含谷里。
1930年6月建含谷鄉。
1935年改稱含谷聯保。
1940年與西永聯保合建西谷鄉。
1941年分設含谷鄉、西永鄉。
1951年12月稱含谷鄉。
1958年9月建含谷公社。
1959年2月改稱含谷管理區。
1960年12月復稱含谷公社。
1982年5月恢復含谷鄉。
1993年12月撤含谷鄉建含谷鎮。
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