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鞍子鎮 | 隸屬:彭水縣 |
區劃代碼:500243114 | 代碼前6位:500243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409600 | 郵政編碼: |
轄區面積:約124.0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109人 |
人口密度:約6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鞍子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當地形似馬鞍,故名“鞍子”,后作為村名和社區名![詳細] |
大池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因當地有一大池塘,故名“大池”。1949年前為永安鄉第三保轄地。1951年從第三保分出,置為大池村,仍隸永安鄉。1958年,改稱為大池大隊,屬永安人民…[詳細] |
大林村 | ~200 | 村莊 | 因其地位于山中坨地,有一大片樹林,故名大林坨。…[詳細] |
馮家村 | ~201 | 村莊 | 因當地居民以馮姓居多,故名馮家,后成為村名![詳細] |
羅家坨村 | ~202 | 村莊 | 因當地居民以羅姓居多,居住在山坨上。故名羅家坨,后成為村名![詳細] |
何家村 | ~203 | 村莊 | 因其地位于平壩,當地居民以何姓居多,故名何家壩,后以“何家”為村名![詳細] |
金山村 | ~204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座山名為金山頭。故名金山,后成為村名![詳細] |
干田村 | ~205 | 村莊 | 因當地壩上有一塊大田,由于長年缺水,故名干田,后成為村名![詳細] |
紅星村 | ~206 | 村莊 | 因取意“紅星閃閃,照亮前程”,故名紅星,后成為村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鞍子鎮因轄區地形似馬鞍而得名。
基本介紹:
鞍子鄉位于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縣城東南46公里處,是酉、黔、彭三縣結合部,0駐地海拔720米(全鄉海拔在612—1084米之間)。共轄9個村66個村民小組,有4487戶,16658人,其中苗族15501人、土家族672人,漢族485人;總幅員面積124.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504畝(其中:田8772畝、土15732畝),林地面積119119畝;全鄉9個村都通公路,里程80余公里;有水庫4座(伽山、高簡、團結、東方紅),庫容107萬立方米,可直灌溉田面積2700畝。
鞍子鄉境內有大池石林、石磨風光、加山湖色、神皇泉水、田世豐墓刻等觀光旅游資源,鞍子吊腳樓、民歌、糯米糍粑、鼎罐飯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認定鞍子鎮為重慶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苗妹香香大米)。
2014年7月,農業部認定鞍子鎮為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苗妹香香大米)。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置梅梓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從梅梓鄉分離出來,先后更名為石鞍鄉、永安鄉。
1953年11月,由永安鄉析置新安鄉。
1956年1月,新安鄉更名新化鄉。
1958年9月,永安鄉改永安公社。
1981年6月,永安公社更名鞍子公社。
1984年1月,鞍子公社改為鞍子鄉。
2001年8月,新化鄉并入鞍子鄉。
2011年11月,鞍子鄉撤鄉設鎮,改為鞍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