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洞鄉 | 隸屬:黔江區 |
區劃代碼:500114253 | 代碼前6位:500114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渝H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9000 |
轄區面積:約96.3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459人 |
人口密度:約5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楊家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以境內地名楊家坳得名,楊家坳即楊姓居住于坳口,故名楊家社區。…[詳細] |
魚泉村 | ~200 | 村莊 | 以境內地名魚泉口得名,魚泉口即有一個直徑約四米的亂石水凼,常年冒水,每逢漲水,有魚從泉中沖出,故名魚泉村。…[詳細] |
金洞村 | ~202 | 村莊 | 以境內金洞州得名,金洞州即京洞州,1980年取諧音,故名金洞村。…[詳細] |
大埡村 | ~203 | 村莊 | 以境內小地名大埡口得名,大埡口即山埡較大,并有一路口,故名大埡村。…[詳細] |
早化村 | ~204 | 村莊 | 以境內地名早化場得名,早化場即1947年當地一文人改“草壩”為“早化”,故名早化村。…[詳細] |
鳳臺村 | ~205 | 村莊 | 2002年撤銷劉鳳村與二臺村時,兩村各取一字得名,故名鳳臺村。…[詳細] |
地名由來:
金洞鄉因境內土司制地金洞(原名京洞)州而得名。
基本介紹:
金洞鄉地處黔江區東南角,主要位于旗號嶺和五湖嶺之間,東西直徑約6公里,南北相距約15公里的山巒起伏、溪河縱橫、地勢崎嶇的深丘地帶。幅員面積96.325平方公里。北經馬喇鎮與主城區相距約54公里,東、南邊分別與酉陽縣毛壩鄉和黑水鎮接壤,西邊與兩河鎮鄰界,公路出境接319國道線。全鄉共轄6個村(魚泉村、楊家村、金洞村、大埡村、早化村、鳳臺村),31個村民小組,有3440戶,1201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2人,占總人口的2.43%,全鄉人口密度為124.8人/平方公里。有金洞鄉中心校、衛生院、信用社、煙草點、郵政所、道班等6個鄉級部門,金洞鄉政府駐楊家坳(楊家村一組)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
歷史沿革:
宋、元、明、清朝時期,均為酉陽土司管轄區。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后置里,屬下里。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里置東、南、西、北四路鄉時,屬北五路。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實行保甲制時廢四路鄉后,屬鵝湖鄉。
1951年3月,廢鵝湖鄉,成立馬喇鄉、官莊鄉、早化鄉時,為官莊、早化一部,隸屬陽縣第三區。
1952年3月,從酉陽劃入黔江縣。
1953年10月普選時,早化鄉的白龍、金洞、大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