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嘴鄉 | 隸屬:石柱縣 |
區劃代碼:500240209 | 代碼前6位:500240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9100 |
轄區面積:約5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324人 |
人口密度:約9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旗峰村 | ~201 | 村莊 | 由原紅旗、慶豐兩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旗峰村。…[詳細] |
長溝村 | ~202 | 村莊 | 因整村地處兩山之間,地形為一長溝,得名長溝村。…[詳細] |
同心村 | ~203 | 村莊 | 取群眾同心協力、共創美好生活之意得名同心村。…[詳細] |
銀杏堂村 | ~204 | 村莊 | 以境內寺廟旁有銀杏樹而得名銀杏堂。2002年12月25日村組建制調整時,石柱府發〔2002〕193號文件批復,撤銷原銀杏村,更名為銀杏堂村,沿用至今。…[詳細] |
雙風村 | ~205 | 村莊 | 由原迎風村、東風村合并,各取一風字,得名雙風村。…[詳細] |
聯盟村 | ~206 | 村莊 | 取人們團結互助、一家有難、全民動員、全民支持之意得名聯盟村。…[詳細] |
富民村 | ~207 | 鄉中心區 | 取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之意,得名富民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河嘴鄉因鄉人民政府駐河嘴場而得名,河嘴場位于龍洞河、恒子溝小河交界處,其地形三面環水成“V”字形,故名“河嘴”。
基本介紹:
河嘴鄉人民0于2007年1月由沙丘遷到了新址斑竹壩,河嘴鄉位于石柱縣北部,東鄰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鎮,西依萬州區新鄉鎮、南接臨溪鎮、北連萬州區走馬鎮。距縣城79公里,鄉境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幅員面積59平方公里,海拔580米至1500米。境內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旗峰村處余家槽內,以石灰巖地貌為主,土地貧瘠。同心村、富民村居小山腳下一條溝內,長溝村、雙風村、銀杏堂村、聯盟村分別夾在兩山之間,其地貌以頁巖為主,長溝村、雙風村、銀杏堂村、聯盟村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全鄉耕地面積10432畝,森林覆蓋面積47850畝,轄7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12199人。境內有銀杏堂等旅游點,正在開發中,均還未
文化旅游:
銀杏堂(銀杏寺)原名盤龍寺,位于河嘴鄉境內的盤龍山上,為川東名剎,與梁平雙桂堂齊名,始建于明初。透月和尚任住持后,改名銀杏堂。明正德、嘉靖、萬歷年間,果聰、大舟、廣淵三位高僧曾三次大修。銀杏
河嘴譚氏民居位于石柱縣河嘴鄉富民村,時代為清。2019年,河嘴譚氏民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宣統三年(1911年),屬臨溪下團。
民國元年(1912年),屬臨溪七保。
1953年3月,由臨溪鄉析置河嘴鄉;同年5月,河嘴鄉析置芭蕉鄉。
1956年12月,芭蕉鄉并入河嘴鄉。
1958年9月,河嘴鄉改為河嘴公社。
1983年11月,河嘴公社改為河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