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安溪鎮 | 隸屬:銅梁區 |
區劃代碼:500151121 | 代碼前6位:500151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2560 |
轄區面積:約2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437人 |
人口密度:約18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順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清末建場,因地處小安溪畔而得名順河社區。…[詳細] |
金灘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區域原有一個企業叫做金禾紙廠,且小安溪流經此村,合村時,由張向榮取“金”字和“灘”字而得名。…[詳細] |
龍峰村 | ~202 | 村莊 | 因“銅梁龍”出名于全國、境內燃燈寺位于銅梁海拔最高的山峰,合稱“龍峰”而得名。銅梁龍聞名遐邇,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譽于當今。銅梁龍即以它工藝制作的宏大…[詳細] |
安康村 | ~203 | 村莊 | “安康”寓意安定、健康,而得名。長壽村以境內有長壽橋而得名。1950年屬安溪鄉第六保。1951年命名長壽橋,以境內有長壽橋而得名。1958年為長壽管理…[詳細] |
譚洪村 | ~204 | 村莊 | 境內有譚家坎,漲洪時易淹,故名“譚洪”。…[詳細] |
地名由來:
安溪鎮因場鎮建在小安溪河畔而得名。
基本介紹:
安溪鎮位于銅梁縣的南端,地處毓青山旁,與永川、壁山吡鄰,清潔的小安溪河如玉帶纏腰橫貫全境。全鎮幅員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700畝,轄11個自然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一萬余人。硅酸鹽、煤、竹木、茶葉等自然資源豐富。境內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交通便利、信息暢通。學校、醫院、信用社、郵電所等單位配置合理、設施完善。工業發展強勁。擁有規模以上企業2個,即環保型的金禾紙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和健康發展的吊線溝煤礦。目前正發展壯大的銅鑫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富有較好市場前景的嘉興加工廠等個私企業發展迅速,業主投資熱情高,企業生產正常有序,創稅能力年年提高。農業形勢喜人。農業結構以糧、蠶、茶為主,向農、林、牧
歷史沿革:
清宣統初,建黃荊溝場。
民國八年(1919年),黃荊溝場改為黃荊溝鄉。
民國十六年(1927年),因場移至小安溪河畔,故名安溪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第二區(大廟區)。
1949年12月,隸屬第六區。
1950年9月,隸屬第七區。
1953年4月,隸屬永嘉區。
1958年9月,安溪鄉改為安溪公社。
1983年,由安溪公社改為安溪鄉。
1994年1月,由安溪鄉改為安溪鎮。
銅梁縣種茶歷史悠久,早在北宋時期,銅梁綠茶與廣漢趙坡茶、峨眉白芽齊名。銅梁綠茶主要分布在安溪鎮譚洪村、龍峰村等地,生長地地處山區,海拔在350米—780米之間,常年云霧繚繞,晝夜溫差大,漫射光多,日照
安溪鎮葡萄始種于上世紀50年代,主要分布在安溪鎮龍峰村、金灘村、譚洪村,種植面積有800多畝,品種以巨選黑珍珠為主。安溪鎮地處山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合葡萄生長。所產葡萄果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