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陳家壩街道 | 隸屬:萬州區 |
區劃代碼:500101026 | 代碼前6位:500101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渝F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4100 |
轄區面積:約34.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2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9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陳家壩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因其原主要居民姓陳,故名。自民國時期稱岑安村,1951年土改時叫沙榜村,1958年公社化時改稱沙榜大隊,1984年恢復沙榜村,2001年更名為陳家壩社…[詳細] |
南山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因其位于南山下,故名。1951年1月土改時取名南山村,1958年公社化時改稱南山大隊,1984年4月恢復南山村,2004年9月將高桅村劃入南山社區管轄…[詳細] |
大河社區 | ~003 | 城鄉結合區 | 因其境內大河壩,故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立人民政權時取名新農村,1958年公社化時改稱新農大隊。因與其它公社大隊重名,1981年地名普查時,根據…[詳細] |
大石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因其境內有一大石盤。1951年1月土改建村時為大石村,1958年公社化時改稱大石大隊,1984年4月恢復大石村,于2004年9月高山村1、2、3組合并…[詳細] |
沱口社區 | ~005 | 城鄉結合區 | 因其境內有一沱口,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建大隊,稱勝利大隊。后因與萬縣市其它公社大隊同名,1981年地名普查,4月1日起更名為沱口大隊。1984年改…[詳細] |
聯合社區 | ~006 | 主城區 | 聯合社區,因其境內有蘇合嶺和蓮花瓣兩個小地名。…[詳細] |
機場社區 | ~007 | 主城區 | 1999年10月因修建機場,移民安置成立機場社區,因修建機場,移民安置而得名。…[詳細] |
向坪社區 | ~008 | 村莊 | 因此坪多向姓人家,故名。1951年1月,廢除保甲、改保建村,設立向坪村(屬太龍鄉);1953年,劃歸向坪鄉;1956年,劃歸太龍鄉;1958年11月,…[詳細] |
旅密村 | ~200 | 村莊 | 旅密村,因其境內密溪和旅密橋而得名。1951年1月土改時取名旅密村。1958年公社化運動時改稱旅密大隊。1984年恢復旅密村,2004年村組建制規模調…[詳細] |
曬網村 | ~201 | 村莊 | 曬網村,境內曬網壩得名。1951年1月建龍王村(屬太龍鄉),以境內龍王塘而得名;1953年劃歸學堂鄉;1955年并入向坪鄉團包村;1961年從團包大隊…[詳細] |
塘角村 | ~202 | 村莊 | 塘角村,以境內塘角得名。1951年1月于此建學堂村(屬太龍鄉),;1953年劃歸學堂鄉;1955年劃歸向坪鄉后將龍王村并入;1956年劃歸太龍鄉;19…[詳細] |
翠屏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境內有一翠屏寨,故名。1951年1月設翠屏村;1958年公社化時改稱翠屏大隊;1984年4月恢復翠屏村,沿用至今。…[詳細] |
茂合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茂和村,因其境內帽合寨而得名。1951年1月設茂和村;1958年公社化時改稱茂和大隊;1984年4月恢復茂和村;2004年村組建制規模調整,將原茂和村…[詳細] |
地名由來:
陳家壩街道因街道辦事處原駐陳家壩而得名。因其原主要居民姓陳,故名。
基本介紹:
重慶市萬州區陳家壩街道辦事處地處長江南岸沿江地帶,與萬州老城隔江相望,是萬州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7個社區居委會5個自然村,人口3.21萬人(87%以上為農業人口),幅員面積34.75平方公里(有14平方公里納入城市規劃),其中耕園地總面積8385畝。 境內有著名的文峰塔、洄瀾塔、岑公洞、大河梨園、龍冠山風景區、木魚山莊、三峽珍稀植物園等多處自然景觀,另有318國道、陳太路、萬州機場橫貫其間,交通十分便利。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及依靠區委、區0所在地的區位優勢和新區開發建設這個發展平臺,給街道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歷史機遇。自2003年江南新區開發建設以來,已完成一期基礎設施開發建設目標任務,
歷史沿革:
清末,先屬萬縣郭里一甲,后屬萬縣陳家鎮。
1953年1月,屬萬縣市第二街道。
1959年1月,屬西城街道。
1992年3月,設陳家壩街道。
2004年,盤龍街道并入陳家壩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