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羊角街道 | 隸屬:武隆區 |
區劃代碼:500156004 | 代碼前6位:500156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8500 |
轄區面積:約69.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25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羊角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境內大量巨石泥沙推至烏江成磧壩,形似羊角而得名![詳細] |
萬家寶社區 | ~002 | 主城區 | 原土坎鎮關灘村萬家堡地名,有寶藏豐富之意![詳細] |
朝陽社區 | ~003 | 主城區 | 朝陽社區取意于原朝陽村村名而得名。2018年10月19日武隆區人民政府審批通過,沿用至今![詳細] |
土坎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因境內田地多,呈階梯狀而得名。1995年11月設立土坎鎮土坎居民委員會,于2004年鄉鎮建制調整中成立土坎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青春村 | ~202 | 村莊 | 取青春常在之意。民國時期屬羊角鎮第5保。1951年3月從羊角鎮析置重云鄉,轄傳家村;1958年6月重云鄉、羊角鎮合并為羊角鄉;1958年9月為羊角公社…[詳細] |
田灣村 | ~203 | 村莊 | 因轄區內田灣而得名。民國時期屬長坡鄉第1保。1950年2月屬長坡鄉第1村;1951年3月屬長坡鄉田灣村;1958年9月為長坡公社田灣管區;1961年改…[詳細] |
廟嶺村 | ~203 | 村莊 | 民國時期屬長坡鄉第3保。1950年2月屬長坡鄉第3村;1951年3月屬長坡鄉廟嶺村;1958年9月為長坡鄉廟嶺管區;1961年改稱廟嶺大隊;1984年…[詳細] |
艷山紅村 | ~205 | 村莊 | 因轄區內多杜鵑花,別名艷山紅而得名。民國時期屬長坡鄉第6保。1950年2月屬長坡鄉第6村;1951年3月從長坡鄉析置花園鄉,屬該鄉爛泥村;1958年9…[詳細] |
茶嶺村 | ~206 | 村莊 | 因境內從前此地山嶺油茶樹多而得名。民國時期屬長坡鄉第5保。1950年2月屬長坡鄉第5村;1951年3月從長坡鄉析置花園鄉,屬該鄉茶嶺村;1958年9月…[詳細] |
峨嶺村 | ~207 | 村莊 | 因轄區內有鵝嶺而得名。民國時期屬羊角鎮第9保。1951年3月從羊角鎮析置碑埡鄉;轄鵝嶺村;1958年9月為碑埡公社鵝嶺管區;1961年改稱鵝嶺大隊;1…[詳細] |
碑埡村 | ~208 | 村莊 | 因境內山口有三塊石碑而得名。民國時期屬羊角鎮第8保一部分。1951年從羊角鎮析置碑埡鄉,屬該鄉碑埡村;1958年9月為碑埡公社農豐管區;1961年農豐…[詳細] |
永隆村 | ~209 | 村莊 | 取原永安、農光村之首字,寓意永遠興隆昌盛而得名![詳細] |
石床村 | ~210 | 村莊 | 因烏江邊有一形似床的石頭而得名。民國時期屬長坡鄉第2保。1950年2月屬長坡鄉第2村;1951年3月為長坡鄉石床村;1958年9月為長坡公社石床管區;…[詳細] |
關灘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因其位于烏江關灘峽北岸而得名。民國時期屬土坎鄉第1保和第2保一部分。1950年2月屬土坎鄉關灘、土坎村;1958年9月為土坎公社關灘管區;1961年改…[詳細] |
新坪村 | ~212 | 村莊 | 因轄區內新坪命名新坪村而得名。民國時期屬土坎鄉第3保。1950年2月屬土坎鄉道角村;1958年9月為土坎公社新坪管區;1961年改稱新坪大隊;1984…[詳細] |
五龍村 | ~213 | 村莊 | 因境內有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為武龍縣治地而得名![詳細] |
松樹村 | ~214 | 村莊 | 因轄區內多松樹而得名。民國時期屬土坎鄉第7保。1950年2月屬土坎鄉第7村;1953年3月從土坎鄉析置清水鄉,屬該鄉松樹村;1958年9月為清水公社松…[詳細] |
清水村 | ~215 | 村莊 | 因轄區內有一條清水溪而得名。民國時期屬土坎鄉第8保。1950年2月屬土坎鄉第8村;1953年從土坎鄉析置清水鄉,屬于該鄉清水村;1958年9月為清水公…[詳細] |
地名由來: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西里五甲西岸場李家灣山崩,大量巨石泥沙推至烏江成磧壩,形似羊角,出現五里險灘,因而得名羊角磧。
基本介紹:
武隆縣轄鎮。1952年分置重云鄉、羊角鎮,1958年改重云鄉為羊角鄉,1964年撤羊角鎮與羊角鄉合并,1992年建羊角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69.9平方公里,人口1.2萬,巷(口)白(馬)公路貫境。轄朝陽、青春、鹿池、田坪、重巖、廟嶺、田灣、石床、菖壩、大樹、院子、艷山紅、梨花、茶嶺、羅家、山埡16個村委會和羊角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發電、采煤、商貿、飲食服務,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以油桐、卷子、青麻、水果、烤煙為主。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認定羊角街道為重慶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武隆豬腰棗)。
文化旅游:
老武隆縣城遺址位于重慶市武隆區羊角街道五龍村五龍小組冉家院子。武龍(。┙▍^于唐武德二年(619)治所于此,宋、元、明未變。清康熙七年(1668)廢,歷時1049年,后改為武隆巡檢司至民國元
靈關廟正殿位于重慶市武隆區羊角街道碑埡村堡上小組靈關廟。坐北朝南,墓向180度。建于清道光十四年。該殿為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穿斗式梁架,五穿用九柱。面闊三間15.9米,進深五間8.7米,通
烈女巖石刻位于重慶市武隆區羊角街道鵝嶺村街道4段。此石刻分布在長60米,寬40米,高23米的石壁上。橫向排列3幅,呈長方形,從左至右編號為1-3號石刻。1號石刻長2.2米,寬0.95米,陰刻
鹽井峽鹽井遺址位于重慶市武隆區羊角街道石床村河邊小組烏江邊緣,長150米,寬60.8米,占地面積9120平方米,分占五臺地。北宋康定年間(1040-1041)程運使招工開之,遷忠州灶戶建四百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于此設置耀德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為羊角鎮。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轄13保。
1951年3月,以第一、二保續置羊角鎮。
1958年6月,撤重云鄉并入羊角鎮,并改鎮為鄉。
1992年12月,撤區并鄉,建立羊角鎮,原艷山紅鄉梨花村、院子村、茶嶺村、艷山村、羅家村;長坡鄉大樹村、廟嶺村、蒼壩村、田灣村、石床村并入羊角鎮。
1996年,轄15行政村1居民委員會,75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