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涓鎮 | 隸屬:安溪縣 |
區劃代碼:350524115 | 代碼前6位:35052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轄區面積:約372.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6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下洋村 | ~201 | 鄉中心區 | 下洋村,位于龍涓溪中游河谷地,地勢低于四鄰村落,為河谷地、小平原,故名。…[詳細] |
山后村 | ~202 | 村莊 | 山后村,原稱山厚。1958年由諧音改稱山后。…[詳細] |
西興村 | ~203 | 村莊 | 原稱西庚,即以太白金星(長命星)命名。樓慎曰:“西興是田中的自然村中的兩個自然村,西卿和新興各取一字而形成。”。…[詳細] |
福昌村 | ~204 | 村莊 | 福昌,寓指希望子孫后代福壽齊天,繁榮昌盛之意,故名。…[詳細] |
福都村 | ~205 | 鄉中心區 | 福都村,原稱下詔都村。民國時期曾與福昌、詔都合一保稱福山保,拆出后從福山與詔都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
福黎村 | ~206 | 村莊 | 福黎村,古稱磜兜村,諧音邵都,后取黎民百姓福壽安康之意,故名。…[詳細] |
培福村 | ~207 | 村莊 | 培福村地處安溪西南邊陲,與華安縣仙都鎮相鄰,距龍涓鄉政府7公里,全村設有4個小組,182戶,共681人。其中現有村兩委成員4名,聘用干部1名,0正式黨…[詳細] |
玳堤村 | ~208 | 村莊 | 古稱玳瑅,玳,玳瑁,似龜,甲殼可加工為裝飾品。瑅,(音tí,題),古書上指一種佩玉。《李姓族譜》載:鄉中上有石珠,水口有龜蛇山形。意指此地為“珠玉寶地…[詳細] |
黎山村 | ~209 | 村莊 | 黎山村,即村民多建居于山麓,每天黎明都會上山砍柴,故名。…[詳細] |
錢塘村 | ~210 | 村莊 | 錢塘村,據當地王氏族譜記載:王直道后裔遁山原住招坑(蘆田),其祖曾在湄田買田筑倉屋,后遷來湄田定居,故稱倉廈,至明朝時期改稱前塘,由諧音改為錢塘。…[詳細] |
寶都村 | ~211 | 村莊 | 寶都村,舊稱眉西,至明代易名埔兜,因其土地肥沃,山林茂盛,物產豐富,受人們譽為寶地,土改期間改名“寶都”,得此雅號沿用至今。…[詳細] |
吉山村 | ~212 | 村莊 | 【歷史沿革】
明、清為龍涓里橫坑鄉,民國屬龍涓鄉三鄉保吉竹洋、芹山自然村。解放后,初屬龍涓鄉,后屬三鄉鄉,1958年11月屬龍涓人民公社三鄉大隊…[詳細] |
后田村 | ~213 | 村莊 | 后田村,原稱苦坑村,后感到不雅,因地處佛耳山后,田地較多,故名。…[詳細] |
長塔村 | ~214 | 村莊 | 長塔村,原稱雁塔村,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劉氏祖先父子定居于此,排行為雁、塔,故稱。明嘉靖時期(1522-1566年),在上長塔片村中建造一座長…[詳細] |
舉源村 | ~215 | 村莊 | 舉源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在鄉政府駐地東7.5公里處,舉溪溪流下游。1994年從舉溪析出為獨立村。村委會設在舉源,轄5個自然村。村民主要為陳…[詳細] |
舉溪村 | ~216 | 村莊 | 泉州市安溪縣龍涓鄉舉溪村概況
舉溪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在鄉政府駐地東7公里處,海拔500米。四面環山,屬河谷盆地。有一溪流從中穿過,兩…[詳細] |
安美村 | ~217 | 村莊 | 安美村,安美原稱庵美,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諧音雅化改為安美。…[詳細] |
長新村 | ~218 | 村莊 | 長新村地處龍涓鄉政府駐地東偏南6.3公里處。1961年從舉溪析出,為長林村,取長岸與上下林各一字,因與湖上鄉長林村同名,1981年9月改為長新村。寓意…[詳細] |
內灶村 | ~219 | 村莊 | 內灶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在鄉政府駐地東南10.1公里處,舉溪下游西岸,鳳山東坡。原稱里佐。該地開基祖陳章經原住南靖永福,兄弟兩人分家,章經…[詳細] |
灶坪村 | ~220 | 村莊 | 灶坪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在鄉政府駐地東南11.5公里處。主山峰為鳳山(內灶尖),村的四周皆小山丘。小溪流有九坐溪、湯洋溪、馬水溪、西垵溪、…[詳細] |
赤片村 | ~221 | 村莊 | 赤片村位于龍涓鄉中部偏東,東與長新村交界,西與美嶺村為鄰,南與芹山、山壇村接壤,北與山后、下洋村相連,距鄉政府2公里。境內四周群山環繞,為山間河谷小盆…[詳細] |
美嶺村 | ~222 | 村莊 | 地處龍涓鄉政府駐地南2.6公里處,海拔590米。石鐘山、鐵湖山、加宙尖山、觀音山、人口寨環繞該地,二小溪流合一溪流從村中經過。原稱山仔,又稱秀溪村。李…[詳細] |
山壇村 | ~223 | 村莊 | 山壇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在鄉政府駐地南偏東5.2公里處,高寨尾山西南坡,海拔820米。
因其地形似壇,歷史上種植檀木,至今尚有…[詳細] |
芹山村 | ~224 | 村莊 | 芹山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在鄉政府駐地東南9.5公里處,芹山尖山山麓。因該地祖先肇基此地時在山麓建祖宇,周圍均是山,稱為芹山。解放后隸屬山壇…[詳細] |
鶴林村 | ~225 | 村莊 | 鶴林村,因東部有座山,形似鶴,稱白鶴山。鶴林與長泰縣相鄰。山腰林木茂盛。因此,鶴林由此得名。別稱后林、厚林。…[詳細] |
半林村 | ~226 | 村莊 | 半林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在鄉政府駐地南9公里處,金光鐳山西北坡,山峰疊巒。小溪流有下寮溪、黃竹溪、池里溪、招垵溪、石井溪。村委會設在半林,…[詳細] |
龍房村 | ~227 | 村莊 | 龍房村,古稱南坑,后因內房和龍卿兩個自然村人口較多,各取一字稱龍房。…[詳細] |
碧嶺村 | ~228 | 村莊 | 碧嶺村,原稱赤嶺頭村,位于赤角棋山東南坡的山嶺。1995年6月從美嶺鄉析出,因赤角棋山山腰森林茂盛,改稱為碧嶺。…[詳細] |
珠塔村 | ~229 | 村莊 | 安溪縣龍涓鄉珠塔村位于安溪縣龍涓鄉的西南部,與漳州市的華安縣接壤,是安溪縣有名的革命老區之一。本村離縣城88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人口25…[詳細] |
石塔村 | ~230 | 村莊 | 石塔村 位于龍涓鄉西部,東與珠塔村毗鄰,西與華安縣良村鄉大燕村接壤,南臨新嶺村,西北與華安縣仙都鎮仙都村交界,距鄉政府10公里。海拔最高1219.3…[詳細] |
湖陵村 | ~231 | 村莊 | 湖陵村位于龍涓鄉西部,東臨石塔,西與華安縣良村鄉大燕村交界,南連新嶺村,北與石塔村毗鄰,距鄉政府15公里。明、清為龍涓里殊塔鄉。民國屬龍涓鄉珠塔保湖石…[詳細] |
新嶺村 | ~232 | 村莊 | 新嶺村位于龍涓鄉的西南邊陲,與漳州市的華安縣接壤。距龍涓鄉有22公里。海拔最高1048米,最低420米。下轄上半嶺、下半嶺、良垵、圣草池四個自然角落,…[詳細] |
新民村 | ~233 | 村莊 | 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新民村地處龍涓鄉政府駐地西偏南9.5公里處,全村人口983人(2012統計),高頂巖山、大都侖北坡,與華安縣毗鄰的山間谷地。有一…[詳細] |
莊灶村 | ~234 | 村莊 | 莊灶村在龍涓鄉西南方,莊灶與連祠、崎畬、新民、新岺等5個行政村組成一個莊山陳氏家族,莊灶村是上述5村的中心村,莊山大宗祠坐落在莊灶村,陳氏始祖元朝中期…[詳細] |
連祠村 | ~235 | 村莊 | 連祠村位于龍涓鄉西南部,東與龍房、半林村接壤,西與莊灶、崎畬村相連,南與長泰縣坂里鄉高層、丹巖村交界,北與莊灶村毗鄰,距鄉政府15公里。境內地勢西北高…[詳細] |
崎畬村 | ~236 | 村莊 | 崎畬村地處安溪縣龍涓鄉的西南部,西與漳州市的華安縣交界,南與漳州市長泰縣接壤,是二市三縣的交界處,全村由4個自然角落組成,分5個生產小組,全村人口65…[詳細] |
地名由來:
龍涓鄉位于安溪縣西南邊陲,安溪、長泰、華安三縣交界處。境內有兩大溪流龍涓溪與舉溪源。龍涓系兩溪發源地,源頭細流如,涓涓之水流入九龍江,故取名龍涓。
基本介紹:
龍涓鄉位于安溪西南邊陲,與華安、長泰二縣接壤,全鄉面積372.92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人口7萬人,是安溪重點僑鄉之一,擁有旅外鄉親6萬多人,主要分布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廣大愛國僑胞、港澳臺同胞踴躍捐建公益事業,為家鄉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的龍涓人民立足鄉情,發揮山多地廣和傳統的種養加技術優勢,大力發展茶果、林竹、食用菌、畜牧等生產,初步形成副產品加工、陶瓷系列產品開發、電力、交通運輸等四大產業。
龍涓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十分發達,每天都有開往廣州、深圳、廈門、漳州、泉州、石獅等地的專線班車,貨運能力達2000噸;電力充足
榮譽排行: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龍涓鎮上榜。
2020年12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龍涓鎮為福建省衛生鄉鎮。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龍涓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莊灶下尾林窯址位于龍涓鄉莊灶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輝斗樓位于龍涓鄉寶都村社頭角落,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莊灶支部舊址(莊夏堂)位于龍涓鄉莊灶村社中角落,年代為,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濟芳樓位于龍涓鄉灶坪村蔗都角落,年代為,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莊山民防聯保舊址(厚安堂)位于龍涓鄉灶坪村后垵角落,年代為,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建縣前,龍涓地屬小溪場;建清溪縣后,龍涓為積德鄉龍涓里、崇信里。
民國初期沿用歷代建制,龍涓里、崇信里屬新崇龍區;1936年屬第四區署;1930年,設龍涓鄉、舉溪鄉、崇信鄉屬崇新區。
1945年撤銷區署,由縣直轄鄉,龍涓鄉轄8個保和寶溪鄉的3個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仍沿用民國建制。
1950年龍涓設立第八區,轄龍涓鄉、寶溪鄉;1952年龍涓先后屬第八區、第九區;1958年2月,撤區并鄉,設龍涓鄉、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