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倉山區 > 臨江街道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臨江街道

[移動版]
地名:臨江街道隸屬倉山區
區劃代碼:350104004代碼前6位:350104
行政區域:福建省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行政級別:街道車牌代碼:閩A
長途區號:0591 郵政編碼:350000
轄區面積:約.909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2.1萬人
人口密度:約23102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4個社區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觀井社區~001主城區
此處原有一觀音堂,堂邊有一井,故名。居委會設立于2013年11月![詳細]
倉前山社區~006主城區
古名“藤山”原系荒山,古鹽商在山北麓的前面設有鹽倉,而名“倉前”,“藤山”也隨之改稱“倉前山”,故名。…[詳細]
下池社區~007主城區
因舊時此地原有一池塘,其位于池塘下方,故名。…[詳細]
菖蒲社區~008主城區
該地原先長滿菖蒲,故名。成立于1981年8月![詳細]

地名由來:

因其鄰近閩江,故名。

基本介紹:

臨江街道位于福州市倉山區中北部,西與倉前街道倉前路隔界,東南與下渡街道港墩、中藤地區接壤,北與臺江區隔江相望。東西相距約4華里,面積0.909平方公里,居民8010戶、34920人。街道辦事處設于東尤街18號,下轄河邊、菖蒲、港洲、信平、菜園、前街、上藤、觀井、中洲、觀海、東尤、橋南、勤工、浦乾、臨江、環洲16個居委會。 

臨江街道因濱臨閩江而得名,宋代以來就是福州南北交通的咽喉。西北端中洲島在歷史上曾是福州軍事要塞之一,元朝就在此修筑炮城,明朝設兵重防,清代設閩海關南臺分口和巡防所,民國時期亦在此派駐水警隊。舍人廟至泛船浦臨江沿岸長2000米,有大小碼頭、道頭20多個,自清代以來閩北

+查看詳細臨江街道概況>>

文化旅游:

泛船浦天主教堂

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朝陽路新民街54號,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國22年(1933年)重建,為哥特式建筑。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鐘樓,樓頂豎立近3米高的

清涼寺碑刻

清涼寺碑刻位于倉山區臨江街道太平洋社區觀海路文藻巷31號清涼寺內,為原“下北館浙船禪院”的碑刻。清涼寺原名“下北館浙船禪院”,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由浙船木商公會在泛船浦所建,祀佛與海神天后(即

歷史沿革:

臨江街道原為臨江居委會,1950年成立。

1955年改稱街道辦事處,1960年成立并改稱“臨江人民公社”,1968年文革時期改稱“朝陽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重新起名臨江街道辦事處并沿用至今。



以下地名與臨江街道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 中文字幕精品另类 | 午夜在线播放免费人成年 | 亚洲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 亚洲区少妇熟女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