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渡街道 | 隸屬:倉山區 |
區劃代碼:350104006 | 代碼前6位:35010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閩A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轄區面積:約2.4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52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85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成社區 | ~002 | 主城區 | 寓意全新成長,故名。1983年成立。…[詳細] |
紅星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因其位于原紅星農場片區,故名。1955年置上渡街道,60年改公社,1962年復置街道,1968年更名紅星街道,1978年恢復原名,成立居委會。…[詳細] |
洋洽社區 | ~004 | 主城區 | 清朝光緒前,地方志書稱此地為“洋甲”,福州方言諧音為“洋洽”。…[詳細] |
濱洲社區 | ~007 | 主城區 | 由轄區內濱江假日和羅馬佳洲小區兩個大型小區的首位兩字組成。…[詳細] |
江南社區 | ~008 | 主城區 | 因其位于江南水都小區內,故名。成立時間為2009年。…[詳細] |
建華洲社區 | ~009 | 主城區 | 建華洲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地名由來:
轄地內有一古渡,為唐宋時南臺島居民至閩江北岸的渡口,因在上游,故稱上渡,街道名稱由此而來。
基本介紹:
上渡街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西部,東至龍潭角與倉前街道龍峰居委會接壤,南到上三路和對湖街道文山居委會毗鄰,西連鷺嶺路、洪洋路與郊區倉山鄉聯建村、燎原村交界,北到江心公園與臺江區隔江相望,總面積2.415平方公里,有居民5418戶、17417人。街道辦事處設于嶺下里20號。
上渡街道轄地內有一古渡,宋元佑(公元1088~1093)以前南臺島居民凡要到對岸蒼霞洲地區都在龍潭角呼渡,該渡口與下游渡口相對應故稱上渡,街道名稱由此而來。街道地勢北低南高,北部是閩江淤積洲地,港汊眾多,水運便利。有倉山區最大的洲地——尤溪洲和最長的內河——洋洽河。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533)解除海禁以來,逐步形成
文化旅游:
望北臺真武廟舊址位于倉山區上渡街道紅星社區黃柏嶺鷺嶺里29-33號,明嘉靖五年(1527)陳京所建。陳京,臺嶼人,明嘉靖元年,進士第二名,歷官大理寺正卿、金華知府。廟祀道教正神真武帝。占地面
檀越境閩王廟位于倉山區上渡街道灰爐巷(檀越境),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北偏西5度,為明代建筑,廟祀閩王王審知。共二進院落,懸山頂,其中戲臺已更改。第一進面闊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東側墻面殘存4
歷史沿革:
宋至清屬侯官縣,民國時期設上渡鎮,倉山區建置后,改設上渡保,下轄17個甲,建國后廢除保甲制。
1950年建立上渡居委會,1955年置上渡街道,1960年改公社,1962年復置街道,1968年更名紅星街道,1978年恢復為上渡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