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武砂街道 | 隸屬:長樂區 |
區劃代碼:350112005 | 代碼前6位:35011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閩A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轄區面積:約3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47萬人 |
人口密度:約77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湖社區 | ~001 | 主城區 | 東湖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壺新社區 | ~002 | 主城區 | 壺新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文新社區 | ~003 | 主城區 | 文新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東海村 | ~201 | 村莊 | 文武砂東海位于文武砂東部,東海村系東山陳,1984年東山劃分,村民以陳姓為主,昔日的東海飽受風沙之苦,60年代東海人艱苦抗風治沙,植樹造林,將沙漠改造…[詳細] |
東岱村 | ~202 | 村莊 | 文武砂東岱村位于文武砂東部,系東山片東山林,1984年東山劃分的兩村之一,村民以林姓為主,有莆田遷入,民風淳樸,勤勞節儉,熱情好客,近年來,村子大力發…[詳細] |
洽嶼村 | ~203 | 村莊 | 文武砂洽嶼村位于文武砂北部,有林、陳、宋、柯四姓,以林姓占多數,洽嶼原先是一座島嶼,有林氏祖先林起鰲起名為“洽嶼“,經過歷代的圍墾,形成了如今洽嶼村的…[詳細] |
岐西村 | ~204 | 村莊 | 文武砂岐西東鄰壺井,西接洽嶼村,是1983年劃分出來的村之一,村民多為壺井林氏,經濟以農業為主,部分村民外出經商,名分剽悍,村民勤勞能干。
…[詳細] |
壺井村 | ~205 | 村莊 | 壺井村位于壺山南面,是1983年壺井片劃分而來的村落之一,《長樂縣志》有記載“十八都者壺井山,俯臨滄海,仰接董奉山,一井狀若壺,咸潮往來,潮退其水復淡…[詳細] |
壺東村 | ~206 | 村莊 | 文武砂壺東村位于壺山東隅,背負壺山之偉,面朝千畝良田,壺山本秀麗,壺東更甚之,壺山十景中的“壺江泛月”“壺井流瓊”等四景皆在壺東,壺東村是文武砂第二大…[詳細] |
山頂村 | ~207 | 村莊 | 文武砂山頂東與漳港萬沙相連,西鄰岐西村,有“上至巖石岜,下接文武砂”之說,形容村落分散,是1983年壺井片村制改革劃分出來的,村民多數為壺井林氏,村民…[詳細] |
下吳村 | ~208 | 村莊 | 文武砂下吳村位于文武砂鎮西北面,是1983年壺井分片劃分出來的村之一,村民多以農業為主,勤勞樸實,吃苦耐勞,民風淳樸。
…[詳細] |
國營農場 | ~210 | 主城區 | 文武砂國營農場位于長樂市文武砂鎮。創辦于1958年,先設一、二、三站,后又先后增加四、五、六、七、八站。1970年,農場體制下放。1971年,改為文武…[詳細] |
地名由來:
境內原為荒漠沙灘地帶,俗稱“鳳母沙”。1956年國家投資在此修筑堤壩,建立國營農場,取方言諧音為文武砂農場。1971年改農場為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1992年撤鄉建鎮。
基本介紹:
基本情況:地域面積32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5個農場作業區,總人口2.2萬人。
經濟發展情況:農業總產值11139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4億元,鄉鎮工業總產值1.24億元,財政總收入231.62萬元。2003年,榮獲長樂市“六賽六比”活動第三組第一名。
重點企業:全鎮共有企業88家,其中規模以上4家:泰源紡織、新密機電、華鳳紡織、誠興玻璃。
新上工業企業項目(含上年結轉)有7家:新密機電、華鳳紡織、大旺食品、新隆機械、新信制動、泰源紡織、誠興玻璃。
特色及優勢:文武砂鎮是農業重鎮,種養業是該鎮的支柱產業。其養殖業主要由畜牧和水產兩大產業組成,畜牧業現有萬頭種豬飼養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文武砂街道為福建省衛生鄉鎮。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文武砂街道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1956年開始筑堤建閘圍海造田,1957年7月竣工。
1958年,創辦國營文武砂農場,直屬福建省農墾廳,為縣級建制。
1970年,農場體制下放,1971年1月改為文武砂人民公社。
1973年,把原鶴上公社壺井大隊、江田公社東山大隊劃入文武砂公社行政區。
1979年10月,農場復辦,為場、社合一體制。
1984年撤社建鄉,1992年,鄉改鎮,農場與鎮政府合署辦公,命名為文武砂鎮,2020年4月撤鎮設街道,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