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山村 | 隸屬:石牌鎮 |
區劃代碼:350425101204 | 代碼前6位:350425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此處山脈形如奔馬,并山高林密,民居分散,傳說馬入山中即無影蹤,故名。
基本介紹:
馬山村位于大田縣石牌鎮東部,東與屏山鄉玉屏村交界,南與均溪鎮金領交界,西與老厝村交界,北與蓋山村交界,鄉道“石屏”公路貫通全村。
村子坐落于大田境內第一高山峰“大仙峰”自然保護區東麓,海拔在500-1400米之間,植被茂盛,區位優勢明顯,適合發展特色農業。由上馬山、下馬山、觀音座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總人口749人,分為六個村民小組,土地總面積9704畝,林地面積占7286畝,森林覆蓋率達77.5%。
全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植業(毛竹、高山茶、枇杷)為主, 2012年人均收入6930元。
歷年來,馬山村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2011年底,三個自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坊都;民國29年屬大田第一區;1949年屬均溪鎮;1950年屬大田第六區稱馬山鄉;1958年屬均溪公社;1963年屬城關公社,1970年屬紅湖公社馬山大隊;1984年屬石牌鄉改稱馬山村村民委員會,1997年9月3日撤鄉設鎮稱石牌鎮馬山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馬山村附近有桃源里景區、大仙峰茶美人景區、象山避暑養生度假區、大仙峰保護區、黃巖洞、抗戰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等旅游景點,有大田高山茶、大田雪山蘿卜、大田槐豬、大田兔肉、大田烤兔、苦菜茶等特產,有大田板燈龍、打黑獅、舞稻草龍、大田民間戲曲、泰寧梅林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