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法石社區 | 隸屬:臨海街道 |
區劃代碼:350503009001 | 代碼前6位:35050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法石社區,即指建立于石頭山下,故名。
基本介紹:
東海街道法石社區,俗稱“石頭街”,位于泉州灣畔疏港路中段,東至賴氨酸廠,西至沉州路,北至寶珊花園,南至中蕓洲。轄區面積3平方公里,四個自然村民小組,2個新村,常住人口4389人,轄區內個體經濟十分活躍,工廠企業100多家,流動人口近萬人,是東海街道一個經濟較為發達的社區。社區內擁有“海印寺”、“真武廟”、“文興宮”、“長-”、“美山天后宮”等省、市級文明保護單位8處,積淀著豐富的歷史、民俗文化資源,現被市政府定為“海絲”申報世遺的備考點之一,2002年向省政府申報為“歷史文化名村”。
法石社區自2003年4月份掛牌成立以來,為推動“三大轉變”的步伐,加強社區基礎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社區內的
歷史沿革:
始建于晚唐,法石街(石頭街)建于唐高宗至僖宗年間(650-870年),宋朝時期為晉江鄉臨江里,明朝時期洪武年間屬晉江縣,稱石頭街(俗稱法石);清朝時期屬晉江縣三十五都,三十六都;民國時期屬晉江縣35都、36都普月鋪、法江鋪,后為法石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晉江縣三區、四區、中蕓區、池店區,稱法石鄉;1958年為東海公社法石大隊;1984年為東海鄉法石村;2003年鄉改街道,村改社區時稱東海街道法
周邊相關:
法石社區附近有清源山、泉州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西湖公園、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領SHOW天地創意樂園等旅游景點,有石花膏、泉州潤餅、土豆糖、食珍糕、泉州蠔仔煎、肉粽等特產,有泉州鬧元宵習俗、蟳埔女習俗、永春紙織畫、蟳埔女習俗、晉江柯派高甲戲丑行表演藝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