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漁溪村 | 隸屬:漁溪鎮 |
區劃代碼:350181113220 | 代碼前6位:35018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A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此地有一條從西北經黃壁山向東入海的溪流,在五代閩約(909年)為紀念閩王審知的將領虞雄,便稱其為虞溪,因“虞”“漁”同音,故演化為今名。漁溪人民為頌揚虞雄功績,于1994年在原舊市場棄址建起了“虞雄將軍紀念堂”,供世人朝拜。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漁溪村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基本介紹:
漁溪村位于漁溪鎮區,地處324國道旁,面積1.25平方公里,有耕地300畝,全村25個村民小組,932戶3387人,現有黨員110名,支部委員7人。漁溪村依托良好的區域位置優勢,科學合理布局,將鎮區統一規劃和舊城改建同步進行,利用商業旺鎮和原有工業小區的優勢,發展大型超市和餐飲服務業,全村已初步形成了以工貿、加工業、餐飲服務業、運輸業、養殖業、勞務輸出等產業為主的六大功能區域。2010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11億元,村集體收入達到18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8650元。根據福州市和福清市的部署,我村被列為福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雙百工程”示范村,近年來,先后榮獲了“文明村鎮”、“愛國衛生工
歷史沿革:
舊屬萬安鄉萬安里,元沿之。
明屬西隅萬安里1圖,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設漁溪公館,清康熙元年設漁溪寨,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漁溪鎮,1943年屬漁溪鎮直轄,設街頭、街尾、新街保,1950年屬5區漁溪鎮,1958年屬漁溪公社漁溪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漁溪村委會屬漁溪鎮。
周邊相關:
漁溪村附近有彌勒巖(瑞巖山)風景區、石竹山、福清天生農莊、一都后溪漂流景區、東壁島旅游度假區、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旅游景點,有福州茉莉花茶、一都枇杷、嘉儒蛤、漁溪龍眼、福清白對蝦、紫菜海蠣餅等特產,有石竹山祈夢習俗、福清新厝車鼓舞、南少林宗鶴拳、福州軟木畫、馬尾-馬祖元宵節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