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后洋村 | 隸屬:山霞鎮 |
區劃代碼:350521108209 | 代碼前6位:35052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后洋村,早年,此地原為一片低洼地,漲潮時,海潮將其淹沒而成洋地。后永春湖洋莊氏兄弟遷此定居,建居于洼地之尾端,故名。
基本介紹:
【地名含義】早年此地為一片低洼地,漲潮時海潮淹沒成洋地,后永春湖洋莊氏村民兄弟遷此定居,建村在洼地之尾端,以地形定名后洋。
【歷史沿革】后洋村宋、元、明屬惠安縣二十七都風洋鋪。清朝時期仍屬二十七都鳳洋鋪。民國17年屬惠安縣崇武區。民國24年屬惠安縣第二自治區(由涂寨、崇武兩區合并,屬甲級區)。民國29年,屬惠安縣青山鎮、隸第二區。民國32年屬惠安縣青山鄉錦繡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惠安縣第四區錦繡鄉。1958年,區、鄉政府撤消,實行政社合一,屬惠安縣飛躍公社。1961年屬惠安縣崇武公社后洋生產大隊。1974年1月析崇武公社16個大隊,成立山霞公社,屬惠安縣山霞公社后洋生產大隊。1984
惠東暴-動-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山霞鎮后洋村飛鳳寺邊。山霞后洋惠東暴-動-紀念碑原坐落后洋小學邊,后小學搬遷,隨之紀念碑遷往飛鳳寺旁,已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惠安暴-動-也稱惠
后洋飛鳳寺“惠安暴-動-”紅軍二團軍事會議舊址位于山霞鎮后洋村。寺始建于清,面積223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山門,兩廂、大殿組成。2003年由村民集資翻建。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
“惠安暴-動-”舊址年代:1930年座落地點:惠安縣山霞鎮后洋村、東橋鎮嶼頭村簡介:由飛鳳寺和嶼頭山土地廟組成。1930年9月14日,紅軍獨立一師二團在飛鳳寺部署“惠安暴-動-”方案。16日
歷史沿革:
宋、元、明、清時期屬惠安縣二十七都鳳洋鋪;民國時期屬惠安縣崇武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惠安縣第四區錦繡鄉;1958年政社合一,屬惠安縣飛躍公社;1961年屬惠安縣崇武公社后洋生產大隊,1974年1月成立山霞公社,屬惠安縣山霞公社后洋生產大隊;1984年10月改為后洋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后洋村附近有惠東暴動革命烈士紀念碑、后洋飛鳳寺“惠安暴動”紅軍二團軍事會議舊址、“惠安暴動”舊址、崇武古城、惠安洛陽橋、凈峰寺等旅游景點,有惠安石雕(影雕)、惠安余甘果、崇武魚卷、惠安紫山余甘、洛陽鯽魚、小岞魷魚干等特產,有惠安女服飾、惠安南派布袋戲、惠安木雕技藝、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惠安)、永春紙織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