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蔡塘社區 | 隸屬:江頭街道 |
區劃代碼:350206004017 | 代碼前6位:350206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閩D |
長途區號:0592 | 郵政編碼:361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因蔡塘社而命名。
基本介紹:
蔡塘社區位于廈門島東南部,地處湖里區與思明區交界處,東、南、西三面分別與后坑、洪文社區及忠倫苗圃相鄰,2003年底完成“村改居”,總面積1.25平方公里,有5個居民小組。轄區內的湖邊水庫位于江頭街道東部,東、西部與后坑社、忠侖苗圃接壤,南面緊鄰蔡塘社。
截止2009年底,常住人口1713人,流動人口33552人,流動人口是常住人口的20倍。轄區內有規模企業109家,店面900多間,私房出租戶334戶。2009年,蔡塘社區總產值達3.6億元,財政收入4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達人均純收入10050元。
改革開放以來,蔡塘社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三個文明”一起抓,因地制宜,走
歷史沿革:
民初屬福相保。
1945年抗戰勝利后為蔡塘保。
建國初期屬禾山區后坑鄉。
1958年10月屬前線公社后坑大隊。
1960年11月析蔡塘、古地石、忠侖3社置蔡塘大隊。
1980年改屬禾山公社。
1984年改禾山鄉(1989年改鎮)蔡塘村委會。
2003年改制社區委員會。
原為農村,土地多沙地,糧食產量低。
1960年修建湖邊水庫,旱地改種水田。
1969年為廈門市蔬菜基地。
改革開放前后已有小型農機廠、塑料加工廠,村辦建
周邊相關:
蔡塘社區附近有五通燈塔公園、廈門上古文化藝術館、惠和石文化園、廈門海滄大橋旅游區、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等旅游景點,有廈門黃則和花生湯、海田雞、加力魚煲白菜、炒魷花、炒面線、松子明蝦等特產,有福德信俗、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廈門)、西施浣紗、廈門漆線雕技藝、同安南音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