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福山村 | 隸屬:安仁鄉 |
區劃代碼:350428204204 | 代碼前6位:350428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福,即指該地風水極佳,寓意有福;山,即山地;福山自然村,即村民在兩山環抱,山地肥沃,地勢平坦的風水寶地定居形成的鄉村。
基本介紹:
福山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安仁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50428204204,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350428。郵政編碼為365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598 ,車牌號碼為閩G。福山村與半嶺村、安仁村、洞前村、石富村、元洋村、伍宿村、余坑村、澤坊村、上際村、蜈蚣鼻村、嶺頭林果場村相鄰。
文化旅游:
黃祖華革命烈士墓位于安仁鄉福山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代稱許山坊,屬安仁鄉中都管轄;清代稱福山坊,屬安仁中都管轄,1931年-1934年設福山鄉蘇維埃政府,民國24年(1935年)設福山保,屬安澤聯保管轄,1935年-1937年黃立貴、馬長炎、邱子明等率領閩北紅軍獨立師在開展游擊活動,使成為將樂縣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的游擊區域,民國28年屬民生鄉管轄;民國30年(1941年)改稱福山,屬民生鄉管轄;民國34年(1945年)屬民主鄉管轄;1950年被認
周邊相關:
福山村附近有將樂玉華洞、蛟湖風景區、常青旅游區、回頭山、溫坊湯氏宗祠、祖厝(紅一方面軍第1師無線電臺駐地舊址)、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等旅游景點,有龍池硯、將樂大球蓋菇、將樂竹蓀、將樂紅糖、鴨腸、將樂擂茶等特產,有將樂食鬧音樂、閩北南詞、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藝、將樂民間龍池古硯制作工藝、將樂西山造紙技術等民俗文化。
黃祖華,1907年8月8月出生于將樂縣安仁鄉福山村一中醫家庭。1930年,23歲地黃祖華為逃避國民黨抓壯丁,經熟人介紹,他到萬安區公所任文書,因不滿國民黨官吏魚肉鄉民,橫行鄉里的暴行,一年后便辭職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