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源鄉 | 隸屬:將樂縣 |
區劃代碼:350428205 | 代碼前6位:350428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轄區面積:約10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535人 |
人口密度:約3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溪源村 | ~201 | 村莊 | 溪源,即坊溪發源地;溪源村,即村民在坊溪發源地定居形成的鄉村。…[詳細] |
肖坊村 | ~202 | 村莊 | 肖,姓氏,即指肖氏族人;坊,街市,即里巷;肖坊自然村,即肖氏族人定居形成的鄉村小聚落,為紀念曹地一位姓蕭的患難之交,故將村名定位肖坊。…[詳細] |
西田村 | ~203 | 村莊 | 西,即指自然村西面;田,即水田;西田村,即村民在西邊水田的地方定居形成的鄉村。…[詳細] |
大源村 | ~204 | 鄉中心區 | 大,即指大塊的平地;源,即水源充足;大源村,即村民在水源充足的大塊平地上定居形成的鄉村。…[詳細] |
崇善村 | ~205 | 村莊 | 崇善,寓意居住在崇山峻嶺之中的村民心地善良。…[詳細] |
將王坑村 | ~206 | 村莊 | 清朝乾隆五年,始居人由將樂城關遷居焦黃坑內,自耕自食,猶如寨王,取將樂首字,王,當地方言與黃諧音定名將王坑。…[詳細] |
增源村 | ~207 | 村莊 | 增,即增加,即姓氏;源,即指財源;增源村,即寓含村民在此地可“增加財源”之意所定居形成的鄉村。…[詳細] |
廖家地村 | ~208 | 村莊 | 廖家,即廖氏族人;地,即地帶;廖家地村,即村民于原廖氏族人的土地上定居形成的鄉村。…[詳細] |
長甲村 | ~209 | 村莊 | 長甲,取自長甲磜自然村,指長龍磜和甲頭;長甲磜自然村,即村民于長龍磜的甲頭前定居形成的鄉村。…[詳細] |
山坊村 | ~210 | 村莊 | 山,指羊角尖山的半山腰;坊,里巷;山坊村,即村民在羊角尖山的半山腰定居形成的鄉村。…[詳細] |
東嶺良種場村 | ~500 | 村莊 | 東嶺良種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土地開闊平坦,水源充足,取名大源。
基本介紹:
將樂縣轄鄉。1958年建紅旗公社,1961年析建大源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7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1.1萬。轄增源、廖家地、西田、將王坑、長甲、大源、山坊、溪源、崇善、肖坊10個村委會和東嶺良種場。農業主產水稻、煙葉。鄉鎮企業以林、礦產品開發為主。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大源鄉被命名為2023年度福建省森林鄉鎮。
2020年12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大源鄉為福建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山坊閩北紅軍獨立師第一團駐地舊址群位于將樂縣大源鄉山坊村,年代為1936年。由謝氏家廟、富貴房祖厝、謝氏大院組成,整體格局保存較好,總占地面積169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499平方米。193
肖坊紅三軍團第六師工作團舊址位于將樂縣大源鄉肖坊村,年代為1931年。簡介:包括張氏祖厝、土庫坪張氏祖厝(美稱“鴛鴦棟”)、張氏宗祠牌樓、節孝坊等四處。張氏祖厝始建于明天啟年間(1621-1
歷史沿革:
1931年-1934年設泰寧縣馬嶺區蘇維埃政府。
1934年改設大源聯保,屬縣第三區署;1939年改為增源鄉,仍屬縣第三區署;1945年改屬萬安鄉;1950年3月設大源鄉,隸屬第五區;1955年10月改稱大源區;1957年9月并入萬安區;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61年10月設大源公社;1984年9月公社改鄉,改稱大源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