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積善村 | 隸屬:古鏞鎮 |
區劃代碼:350428100207 | 代碼前6位:350428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積善村,即有“積德行善”之意。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積善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積善村上榜。
2020年12月,積善村入選2020年度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單(紅糖)。
基本介紹:
積善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古鏞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50428100207,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350428。郵政編碼為365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598 ,車牌號碼為閩G。積善村與梅花村、文曲村、玉華村、新路村、和平村、張公村、桃村村、勝利村、山門村、新華村、洋坊村、解放村、東門社區、龍池社區相鄰。
文化旅游:
積善侍郎墓遺址位于將樂縣古鏞鎮積善村,年代為南宋。簡介:2003年考古發掘。墓葬由圍壟、墓坪、墓室、神道、享堂遺跡和五級墓埕組成,墓前尚存有石翁仲及石虎、石馬、石羊等。墓園長100余米,寬3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為積善都積善村。
1931年-1934年設積善鄉蘇維埃政府,1934年3月5日紅軍在設陣地阻擊敵人,與敵發生激烈戰斗。
1935年屬第一區高灘聯保、積善保。
1950年認定為革命老區村。
1951年為積善鄉,屬二區管轄。
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管轄。
1984年9月改稱積善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積善村附近有積善侍郎墓遺址、將樂玉華洞、蛟湖風景區、常青旅游區、回頭山、溫坊湯氏宗祠、祖厝(紅一方面軍第1師無線電臺駐地舊址)等旅游景點,有龍池硯、將樂大球蓋菇、將樂竹蓀、將樂紅糖、鴨腸、將樂擂茶等特產,有將樂食鬧音樂、閩北南詞、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藝、將樂民間龍池古硯制作工藝、將樂西山造紙技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