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口鎮 | 隸屬:將樂縣 |
區劃代碼:350428107 | 代碼前6位:350428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轄區面積:約18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547人 |
人口密度:約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口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南,即方位詞,在此指縣城的南面;口,即在此借指交口處;南口自然村,即位于縣城南面且位于城關、黃潭鎮、白蓮鎮的交界處形成的鄉村。…[詳細] |
松嶺村 | ~202 | 鄉中心區 | 松,即松樹;嶺,即山;松嶺村,即民定居在長了許多松樹的山嶺下而形成。…[詳細] |
溫坊村 | ~203 | 鄉中心區 | 溫,即溫州;坊,即里巷;溫坊村,即溫洲湯氏到此定居。…[詳細] |
井垅村 | ~204 | 村莊 | 井,即指山垅田形狀像井;垅,山垅,即指田地分界高起的梗子;井垅村,即村民在似井形的山垅田周邊群居的鄉村。…[詳細] |
東坑村 | ~205 | 村莊 | 東,方位,即東面;坑,即洼下去的地方;東坑村,即村民在坑的東面群居的鄉村。…[詳細] |
蛟湖村 | ~206 | 村莊 | 據明萬歷《將樂縣志·輿地志》載:蛟湖,相傳有蛟潛此,因以名都。…[詳細] |
南勝村 | ~207 | 村莊 |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河南人遷居于此,“南”指河南;“勝”寓意興盛發達。…[詳細] |
舍坑村 | ~208 | 村莊 | 舍,即居住的房子;坑,即洼下去的地方,在此指山坑;舍坑村,即村民在山坑建舍群居的鄉村。…[詳細] |
小拔村 | ~209 | 村莊 | 小拔,系歷史沿用,據縣志記載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稱小拔;小拔村,即村民在此群居的鄉村。…[詳細] |
大拔村 | ~210 | 村莊 | 因原生產大隊名為大拔,村名沿用此名,故名。…[詳細] |
上仰村 | ~211 | 村莊 | 上,即向上;仰,仰望,即指地處鄉的南部,像要向上仰望整個鄉;上仰村,即為村民在就像要向上仰望整個鄉的地方群居的鄉村。…[詳細] |
里坊村 | ~212 | 村莊 | 里,“李”的諧音,即姓氏;坊,即里巷;里坊村,即李氏村民在此群居的鄉村。…[詳細] |
陳厝村 | ~213 | 村莊 | 明萬歷時稱龍蓬,屬隆安都。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時稱隆蓬,屬隆安都管轄。1946年-1948年屬中共福建省閩贛邊地委革命基點村。解放前屬南口鄉隆口…[詳細] |
孫坊良種場村 | ~500 | 村莊 | 孫坊良種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其地處縣城之南,界于城關、黃潭、白蓮三地的交口處,故而得名南口。
基本介紹:
將樂縣轄鄉。1958年建紅光公社,1961年析建南口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188平方公里,人口1.4萬。省道洋萬線橫貫全境,金溪河縱貫境中。轄上仰、南勝、井壟、大拔、陳厝、南口、溫坊、松嶺、里坊、舍坑、蛟湖、小拔、東坑13個村委會和南口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柑橘。鄉鎮工業有化工、建材、礦產開發。
榮譽排行:
2024年4月,被納入第三批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對象名單。
2024年6月,福建省第四批高級版綠盈鄉鎮名單公布,南口鎮上榜。
2023年10月,南口鎮被確定為2023年福建省級森林康養小鎮。
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南口鎮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南口鎮上榜。
2020年12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南口鎮為福建省衛生鄉鎮。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南口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下瑤窯址位于將樂縣南口鎮小拔村下瑤自然村,年代為宋至元。燒造于南宋中晚期至元代。分布面積約1.1萬平方米。1988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2017—2018年進行考古發掘,揭露2處分室龍窯
伏嶺干村紅軍駐地舊址(楊氏祖厝)位于南口鎮南口村伏嶺干自然村。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設蛟湖、永康、南勝、隆安等都。
明正德十六年(1521),設永康公館。
1931年-1934年成立南口區蘇維埃政府。
1934年設南口聯保,屬第二區。
1937年設南口鎮。
1941年改屬第一區署,1945年改稱南口鄉。
1950年3月屬第三區。
1955年10月屬南口區。
1958年10月設南口大隊,屬紅光公社。
1959年9月設南口公社。
1984年9月公社改鄉。
2018年11月28日撤鄉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