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晉江安海鎮坑邊村位于安海鎮政府駐地東南7公里,石獅至東石公路南側,東南與永和鄉、東石鎮交界,西連瑤前,北接壩頭。轄坑邊、瑤后2個自然村,區域面積2.5平方公里,下有8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1863人,417戶,交通四通八達,西畔莊坑公路,直通安海,西及北畔有石東公路,可至東石石獅。東南西面有7米寬的環村水泥路,可至英林、金井,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村間興建了縱橫交錯的水泥路。樓房矗立,鱗次櫛比,一到夜間,公路兩側燈火輝煌,更把村點綴得更加輝煌燦爛。坑邊村,北宋初名青石,至南宋末改稱今名。南宋紹興八年(1138),安海桐林首富黃護與僧智淵倡造五里橋。籌建斯時,黃護令從侄黃坑抵安海東取石料,行至青石山,見該地山川錦秀,地理風水特佳,不忍挖山采石。黃坑晚年臨終前憶及此事,即喚其孫黃邊近前面喻曰:“余為造橋,獻畢生之綿力,今生未能了卻卜居青石之愿,……”言畢而寢。未幾,至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黃邊挈家人自桐林入青石,筑室而居,繁衍后代,至清初及民國又分衍瑤后村以及臺灣、菲律賓、星馬等地。爾后,黃邊后裔為紀念先賢慧眼擇佳地,故將“青石”改為“坑邊”。
*數據來源于“世紀之村”
坑邊村與新店村、瑤前村、前湖村、上垵村、赤店村、菌柄村、壩頭村、山兜村、前林村、梧山村、下山后村、西安村、莊頭村、型厝村相鄰。
坑邊村附近有安平橋(五里橋)、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圍頭村、圍頭灣、靈源山旅游景區、衙口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區等旅游景點,有安海土筍凍、晉江胡蘿卜、深滬蝦仁干、深滬花生、深滬糖芋、深滬魷魚干等特產,有柯派高甲戲、安海嗦啰嗹習俗、元宵節(閩臺東石燈俗)、晉江布袋木偶戲、潘山廟宇木雕、晉江燈謎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安海鎮·坑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