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衙口村 | 隸屬:龍湖鎮 |
區劃代碼:350582110208 | 代碼前6位:35058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村委會以所轄自然村衙口得名。宋時,河南光州府固始縣施姓南遷,擇于該地水涯江潯處定居,曾稱為潯江、潯海。后又以村南有古港道入海而稱:南潯。清初,施瑯將軍平定臺灣后,施瑯將軍及隨征將領于該地興建官邸府衙八座,每座府衙前皆鋪設礱石大埕,石埕一字排開,甚為宏敞廣闊。時海患消除,民生安寧,百業俱興,泉郡各地商賈紛紛來施瑯府衙門口商貿集市,衙口遂始得名。
基本介紹:
衙口位于晉江市龍湖鎮區東部,建村于北宋后葉,屬晉江縣弦歌里,元朝屬十七、八都,明清兩朝沿襲舊制,原名“南潯”,直至清初改為“衙口”。衙口的先民來自河南光州,施姓人口占絕大多數,另外一小部分為粘姓等。幾百年來,漢滿兩族人民和睦相處,融為一體,共同創建家園。
【行政轄區】衙口村衙口村、南潯村位于龍湖鎮區東南部,人口萬余人,面積近十平方公里。以縱貫南北的街道為界分為兩個行政村,東為衙口,西為南潯。兩村人口、面積基本各半。
【衙口村相關】 村里有施氏大宗祠、靖海侯府、定光庵等等文物史跡,有遠近聞名的特產衙口花生、衙口芋圓等。村中有延綿數里的沙灘,傍海而建的旅游景觀,衙口作為海濱旅游觀光景點
明清古鎮衙口原名南潯,是收復臺灣統一版圖的功臣施瑯的故鄉。衙口擁有豐富優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最具代表性的景點當屬衙口沙灘和施瑯紀念館。衙口沙灘海岸線長達5公里,寬廣平坦,細白松軟的高品質石英
晉江市深滬灣畔的衙口村,原稱潯海,因清靖海侯施瑯在家鄉建將軍府,聲名顯赫,故相沿成為俗稱。施瑯(1621-1696),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過人,善于帶兵,且“習海上事
施瑯宅、祠在施瑯出生地晉江市南龍湖衙口村。施故里宅、祠明末清初已毀無存,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復建,次年秋告成。祠建東、西、中和都爺衙、小宗、侯府等宅院,以靖海侯府最宏大,位在祠西,朝南
歷史沿革:
衙口始建于北宋年間,時隸屬晉江縣安仁鄉弦歌里。
元時屬十七、八都。
明清兩朝因襲舊制,民國于衙口建霞坡鎮,民國33年(1944年)屬霞坡鄉潯江保。
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為棲梧區衙口鎮;1958年9月撤鎮設人民公社,衙口屬龍湖公社,同時劃分為衙口、南潯兩個生產大隊。
1984年改為龍湖鄉衙口村委會;1991年改為龍湖鎮衙口村委會。
周邊相關:
衙口村附近有衙口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區、施瑯紀念堂、施瑯宅、祠和墓、安平橋(五里橋)、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靈源山旅游景區等旅游景點,有安海土筍凍、晉江胡蘿卜、深滬蝦仁干、深滬花生、深滬糖芋、深滬魷魚干等特產,有柯派高甲戲、安海嗦啰嗹習俗、元宵節(閩臺東石燈俗)、晉江布袋木偶戲、潘山廟宇木雕、晉江燈謎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