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缺塘社區 | 隸屬:羅山街道 |
區劃代碼:350582004004 | 代碼前6位:35058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南宋乾道年間,為抗泉南一帶嚴重旱災,泉州太守王十朋令軍民開鑿七首塘,位于七首塘之一引水高處的缺口,故名缺塘。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龜齡,號梅溪。生于溫州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 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被宋高宗親擢為進士第一(狀元)。官秘書郎! 王十朋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缺塘社區居委會是2004年由缺塘村改為社區,地處羅山街道北部,南宋泉州太守令軍民開鑿“七首塘”,村落剛好在塘的引水缺口,故名“缺塘”。社區東接青陽高霞、南通羅山福埔、西連青陽洪宅安、北臨青陽普照,臨靠泉安路、省道306線,和平南路及十三號路一縱一橫貫穿社區,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特殊。
[村落與居民] 社區面積約1170畝,現社區人口4000多人,有鄭、柯、林、蔡四個姓氏,分10個居民小組,海外人口200多人,外來人口上萬人。
[組織機構]社區班子成員10人,支部成員5人,居委會成員5人。社區支部黨員110人,同時設置社區工會、共青團、婦聯、民兵營、僑聯小組、計生協會
歷史沿革:
明代為金塘村,清朝改為缺塘村。
明清屬二十八都。
1944年屬大同鄉濟原保。
建國后,1951年屬梧桐鄉十二區;1953年屬青陽八區;1956年屬池店區羅山鄉;1958年屬可慕區羅山鄉人民公社;1959年屬羅山公社,1961年屬羅山公社后林大隊;1963年屬羅山公社,改為缺塘大隊;1984年屬羅山鄉改為缺塘村委會;2004年8月改為羅山街道缺塘社區居委會。
明代時期居住有許姓、陳姓,至清朝中末全部遷居他鄉
周邊相關:
缺塘社區附近有安平橋(五里橋)、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靈源山旅游景區、圍頭灣、衙口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區、圍頭村等旅游景點,有安海土筍凍、晉江胡蘿卜、深滬蝦仁干、深滬花生、深滬糖芋、深滬魷魚干等特產,有柯派高甲戲、安海嗦啰嗹習俗、元宵節(閩臺東石燈俗)、晉江布袋木偶戲、潘山廟宇木雕、晉江燈謎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