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安凱鄉 | 隸屬:連江縣 |
區劃代碼:350122203 | 代碼前6位:35012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閩A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轄區面積:約31.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5萬人 |
人口密度:約39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高塘村 | ~201 | 村莊 | 高塘村概況
全村人口2097人,地理情況南面靠海,北面靠山,土地面積850畝。
…[詳細] |
文灣村 | ~202 | 村莊 | 建制村情況:文灣村總人口1507人,村三面靠山,一面環海。
…[詳細] |
半山村 | ~203 | 村莊 | 建制村情況:全村總人口1925人、地理情況南面靠海、北面靠山、土地面積800畝,主要經濟收,海運業、捕撈業、養殖業等。
…[詳細] |
安海村 | ~204 | 鄉中心區 | 安海村總人口2213人,勞力1100,60歲以上261人,外來人口500人。系安凱鄉政府所在地,位于黃岐半島中部,北聯沙沃、同心,南與筱埕鎮接壤,東面…[詳細] |
同心村 | ~205 | 村莊 |
建制村情況:我村位于黃岐半島中北部,全村戶數192戶,人口728人,三面靠山,正面是海,耕地面積600畝。主要產業是海上捕撈和鮑魚、海帶、牡蠣養殖…[詳細] |
沙沃村 | ~206 | 村莊 | 沙沃村為安凱鄉一個行政村,
主要產業是海上捕撈和鮑魚、海帶、牡蠣養殖。
…[詳細] |
奇達村 | ~207 | 村莊 | 奇達村建制村概況
我村位于黃岐半島北面漁村,全村戶數1470多戶,人口5228人。村落依山面海,土地耕地面積500多畝,主要產業是海上捕撈業和鮑…[詳細] |
郭婆村 | ~208 | 村莊 | 郭婆村地處黃岐半島,隸屬連江縣安凱鄉的一個行政村,是一個以山區為主的聚居村。位于安凱鄉西面,距鄉政府所在地約5公里,距連江縣40公里。
村現有農…[詳細] |
飛紅村 | ~209 | 村莊 | 建制村情況:全村總人口780人,屬安凱鄉上半區,山區面積3400畝,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詳細] |
黃家村 | ~210 | 村莊 |
黃家村是一個少數民族村,全村總人口465人,位于黃岐半島東北面,山地面積2980畝,主要種植水稻、地瓜、花生。
…[詳細] |
鎮安村 | ~211 | 村莊 | 我村位于黃岐半島北面,是一個山區村,全村戶數85戶,人口345人。村落在大甲昌山腳下,土地耕地面積500多畝。村民多 出外打工。
…[詳細] |
地名由來:
早年此地村民大部分臨海而居,得名安海,1979年4月建立人民公社時因與晉江縣安海公社同名,因異地同名改名為安凱。
基本介紹:
地處連江縣黃岐半島中部,距縣城40公里。全鄉面積31.7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人口1.79萬。境內山巒迭嶂,林木郁蔥,360萬立方米的郭婆溪水庫,是黃岐半島的“綠色寶庫”和“生命之源”。海岸線長,海面遼闊,高塘、文灣、后才、奇達等深水良港向北可通著名的三都澳、羅源灣口岸,南接閩江口要塞——定海灣,已初步建立了以高塘、文灣海洋運輸、船舶修造為主的臨海工業雛型。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達4.38億元,比增11.7% ,其中工業產值1.06億元,農業產值3.32億元,財政收入1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86元。
文化旅游:
安凱鄉通仙慶豐橋位于連江縣安凱鄉安海村后斗山,安凱鄉通仙慶豐橋為連江縣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建筑周邊外擴10米,建控地帶為保護范圍延伸10米。
歷史沿革:
唐代屬永福鄉崇德里,宋為崇德下里(后為崇德一里)。
元至清代分屬集政下里和二十六都。
民國初屬第八區,設安海、奇達2鄉。
1935年編查保甲設奇達聯保,屬第三區署。
1940年初改為奇達鄉。
1943年3月并入黃岐鎮。
抗戰勝利后重新編查改屬象緯鄉。
1949年屬第八區(七區代管)。
1952年4月屬第九區。
1956年3月屬黃岐區。
1958年7月撤區后設安海鄉,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
1959年5月并入黃岐公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