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南社區 | 隸屬:黃石鎮 |
區劃代碼:350304101003 | 代碼前6位:35030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閩B |
長途區號:0594 | 郵政編碼:3511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早年,村民建居于溪流南岸,故得名水南。
基本介紹:
荔城區黃石鎮水南村位于黃石鎮集鎮區內,距黃石鎮政府300米,是黃石鎮交通、貿易、文化、娛樂中心。全村村民總數3793人,總戶數863戶,8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土地總面積1950畝,其中耕地面積80畝。村兩委成員11人,聘用4人,正式黨員140人,預備黨員2人,其中四十周年以上黨齡的黨員20人。全村經濟收入以務工、房屋出租為主,2010年我村的總產值達到17487萬,人均純收入8330元。
多年來,水南村黨支部、村委會根據本村村情,制定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極大地推動水南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曾先后被授予莆田縣第5、6、7、8屆文明村,縣、區先進黨支部,荔城區先
谷城宮位于荔城區黃石鎮水南村山兜自然村,亦稱谷城祖廟。谷城古廟,創建于北宋,原址在谷城山(俗稱青山)松、竹、梅三隱巖的梅隱巖。明嘉靖間毀于倭亂,明崇禎間由里人賜進士出身資政大夫奉敕巡撫廣西等
重興寺位于荔城區黃石鎮水南村境內,原名古山寺,始建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八九九年)。宋乾德四年重建。元至正十年失火被毀,十二年復建。后來經多次重修。現保存的建筑為明清建筑風格。寺內右側是唐工
歷史沿革:
始建于宋代,舊屬莆田縣,二十四鋪均屬水南境;宋、元時期屬感德鄉;明、清時期屬四區莆田里;民國社區屬三區洙亭保、登美保;新中國成立后為水南鄉,屬三區、五區、黃石區,后成立黃石鄉水南高級社;1958年后成立黃石人民公社水南生產大隊;“文化大革命”期間與澄沄大隊合并為紅巖大隊;1970年后又改為黃石人民公社水南生產大隊;1987年改稱水南村;2002年改為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水南村,設水南村委會。
2014
周邊相關:
水南社區附近有谷城宮、重興寺、莆田工藝美術城、莆田梅妃故里、后黃村、文峰宮等旅游景點,有興化米粉、興化桂圓、莆田荔枝、莆田桂圓、油拌索面、興化煎粿等特產,有媽祖祭典、莆田九鯉燈舞、惠洋十音:莆田民間藝術、媽祖信俗、媽祖回娘家祭祀民俗、江梅妃傳說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水南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