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洞湖村 | 隸屬:西天尾鎮 |
區劃代碼:350304100204 | 代碼前6位:35030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B |
長途區號:0594 | 郵政編碼:3511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據有關地域資料記載,唐代建中年間(780-783),境內海潮交匯處(感潮區)筑龍安陡門,以擋潮蓄水,因堵楓溪之水,境內首飲其淡,故得村名淡頭。有了淡水,生活和農耕用水有了保障,先民便擇居此地墾田開發,繁衍生息,人口逐漸增長。而“洞湖”之最初見于清咸豐元年(1851)陳池養所著《莆陽水利志》卷四《陂塘》篇:“淡頭東境洞湖潴楓溪之水,溉淡頭溪安田一十頃。設斗門泄水入溝”。在這里,洞湖僅指村境東南的河面溝道,即浦溝與淡溝之合稱。至1929年,才正式改稱洞湖。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洞湖村上榜。
基本介紹:
洞 湖 村
西天尾鎮洞湖位于福廈324國道西側,距鎮中心1公里。現有15個村民小組,居民955戶,總人口達3400人,黨員142名。全村擁有耕地302畝,林地3300畝,果地10畝,現有村道4公里。境內有明、宋代的裕昆堂、龍安徒門等縣級保護文物。2007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100噸,蔬菜1024噸,水果總產量45噸,畜產品產量達219噸,村財收入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02元。轄區內擁有協豐鞋業、雙鳳鞋業、立昌鞋袋等三資、獨資、民營企業及一些傳統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
洞湖村與溪白社區、北大村、后卓村、后埔村、林峰社區、東星社區、三山村、渭陽社區、碗洋村、后黃社區、龍山村、吳江村、澄渚社區、象峰村相鄰。
裕昆堂位于荔城區西天尾鎮洞湖村,類別為古建筑。裕昆堂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北至前廊外延2米。
永寧社(含永豐洞)位于荔城區西天尾鎮洞湖村,類別為古建筑。永寧社(含永豐洞)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主殿前廊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北至建筑
歷史沿革:
宋、元時期屬武化鄉;明、清時期屬二區尊賢里;民國時期屬一區、洞湖鄉、延壽鄉洞湖保;新中國成立初期為4區洞湖鄉;1952年屬7區;1954年屬10區;1957年為成立洞湖高級社;1958年建涵江公社洞湖大隊;1961年為西天尾公社洞湖大隊;1984年底改為西天尾鄉洞湖村;1986年12月又改為西天尾鎮洞湖村;2002年至今屬荔城區西天尾鎮洞湖村,設洞湖村委會。
周邊相關:
洞湖村附近有裕昆堂、永寧社(含永豐洞)、莆田工藝美術城、莆田梅妃故里、后黃村、文峰宮等旅游景點,有興化米粉、興化桂圓、莆田荔枝、莆田桂圓、油拌索面、興化煎粿等特產,有媽祖祭典、莆田九鯉燈舞、惠洋十音:莆田民間藝術、媽祖信俗、媽祖回娘家祭祀民俗、江梅妃傳說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洞湖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