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連屋村 | 隸屬:城郊鎮 |
區劃代碼:350424109202 | 代碼前6位:35042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所在地有池塘種蓮,蓮、連同音,又含房屋連片之意,故名。
基本介紹:
寧化縣城郊鄉連屋村地處縣城東北郊,距縣城約6公里。全村12個村民小組,2306人,全村總占地面積36360畝,其中耕地2883畝。東溪河貫穿全村,村民大多沿河而居。該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個有山有水的美麗近郊村莊。烤煙生產是我村的支柱產業,玉米種植是我村的特色產業之一。我村所產的玉米口感很好,具有松軟、香、甜的特點,是居家休閑、饋贈親友的綠色食品。
連屋村與馬元亭村、馬源村、舊墩村、上畬村、夏家村、瓦莊村、茶湖江村、社下村、都寮村、社背村、巫高村、高塹村、下巫坊村、楊禾村相鄰。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興善里,民國時期屬第一區城東鎮為連屋保。
建國初期屬第一區城東鎮為連屋鄉,1956年為縣屬連屋鄉,1958年成立連屋公社,1959年并入城關公社為連屋大隊,1961年改屬舊墩公社,1966年復屬城關公社,1984年屬城郊鄉為連屋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連屋村附近有寧化客家祖地、泉上土堡戰斗遺址、天鵝洞群、泉上土堡戰斗延祥阻擊戰指揮部舊址、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暨中共寧化縣委、寧化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鳳山街等旅游景點,有河龍貢米、寧化米仁、寧化牛角椒、孔坑茶、淮土茶油、寧化薏米等特產,有木活字印刷術、祭祖習俗(石壁客家祭祖習俗)、寧化古游儺、寧化客家山歌、世界客家祭祖大典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