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蕪鄉 | 隸屬:清流縣 |
區劃代碼:350423204 | 代碼前6位:35042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人口數量:約2295人 |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白塔村 | ~201 | 村莊 | 沙蕪鄉白塔村位于沙蕪鄉南面,距縣城50公里,毗鄰賴坊鄉。全村共四個自然村,八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65人,256戶,其中移民人口286人。耕地面積126…[詳細] |
上坪村 | ~202 | 村莊 | 沙蕪鄉上坪村距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共有299戶,1374人。耕地面積1310畝,林地面積23500畝,水域面積5000余畝。是沙蕪鄉最大的行政村,村民…[詳細] |
鐵石村 | ~203 | 鄉中心區 | 鐵石村,因蘊藏鐵礦,故名。1958年屬沙蕪大隊管轄;1961年清寧分縣后成立鐵石大隊;1984年改為鐵石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新磯村 | ~204 | 村莊 | 新磯村總人口393人,總耕地面積為326畝,總山林面積為13650畝(全部被列入國家生態公益林)。我村主要經濟作物以種植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來源以養殖漁…[詳細] |
洞口村 | ~205 | 村莊 | 洞口村,因建在兩個大石洞口處,故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稱洞口保;解放初期屬沙蕪第三區管轄叫洞口鄉;1958年屬沙蕪公社稱洞口大隊;1980年大嶺、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溪流下游沙灘淺露,田地荒蕪,取名沙蕪;又因村口有一狀如池塘的田地,又名沙蕪塘。
基本介紹:
清流縣沙蕪鄉綜合利用九龍湖水庫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網箱養魚”,至使漁業產業成了沙蕪鄉農民增收的支柱。由于當時的網箱成本低,洞口村村民黃某等人率先搞起了“網箱養魚”,看到黃某等人的收益,許多農民都紛紛加入這項“投資少、見效快、成本低、效益高”的產業中來。沙蕪鄉因勢利導,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還專門成立了漁業協會,常邀請有關專業技術人員為村民開展技術培訓工作,讓農民掌握有關的技術要領,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帶領農民做大做強養漁業;同時還興辦了九龍湖魚干加工廠,提高其附加值,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今年沙蕪鄉庫灣已得到了充分利用,發展了“網箱養魚”2000多箱,預計今年網箱養魚戶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沙蕪鄉為福建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位于清流縣沙蕪鄉,距清流縣城、連城機場、三明市區分別50公里、50公里、100公里。與狐貍洞景點臨近。喀斯拉地貌與浩瀚湖水交相輝映的風景區,以溶洞群瀑布、峽谷、島嶼與原始森林為特色。九龍湖·
狐貍洞位于清流縣沙蕪鄉洞口村,安砂水電站庫區內。主要景點有狐貍洞、燕子洞、化身巖、白龍巖、磯頭洞等。狐貍洞洞口朝南,高出附近河床約80米,洞深10多米,最寬處4米,高約5米。洞內曾發掘出古人
鐵石村革命烈士墓位于沙蕪鄉鐵石村,年代為近現代,面積為4.5平方米,類別為烈士墓及紀念設施。2018年7月30日公布為清流縣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墻四周外延5米。保護范圍:保護范
歷史沿革:
宋時屬折桂鄉夢溪團。
明、清屬夢溪里。
1945年稱夢溪鄉。
1958年稱躍進人民公社。
1959年改稱沙蕪公社,管轄沙蕪、賴坊、余朋3個管理區。
1962年清寧分縣后,賴坊、余朋劃出單獨成立公社。
1984年稱沙蕪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