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陽鎮 | 隸屬:壽寧縣 |
區劃代碼:350924102 | 代碼前6位:35092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轄區面積:約12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0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6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陽村 | ~201 | 鎮中心區 | 村居南山之南,“山南為陽看,水北為陰”的地名命名原則,故稱。…[詳細] |
官洋村 | ~202 | 鎮中心區 | 原名“天州洋”因天州人肇居于此,故名。王姓于南宋末年遷入;朱姓于清乾隆二十六年遷入;江姓于清嘉慶年間由泰順沙底遷入;葉姓于清嘉慶末年由犀溪北浦遷入。1…[詳細] |
含溪村 | ~203 | 村莊 | (1)村前小平地像蚌,原名“蚌溪”,后因“蚌”“含”方言音近,諧為今名。(2)地處小盆地內,一條小溪從北而南緩緩流淌而去。先祖見到周圍的青山如兩條青龍…[詳細] |
花嶺村 | ~204 | 村莊 | 原來村前有一溪潭,水流循環,如鐤,原名“花鐤”,“鐤”與“嶺”方言近音,演為今名。…[詳細] |
鐵場村 | ~205 | 村莊 | 村周圍鐵礦多,傳說300多年前就有煉鐵,故稱。…[詳細] |
壩頭村 | ~206 | 村莊 | 壩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吉洋村 | ~207 | 村莊 | 本村一山似龍,原名“龍頭坪”,后因村居花嶺之東,取“東方吉利”義,演為今名。…[詳細] |
龜嶺村 | ~208 | 村莊 | 明朝以前卓姓卜居名卓家洋,明末張姓人遷居后改名齡陽,后因水尾一山似龜,俗名龜嶺,因方言諧音,演變為今名。…[詳細] |
下房村 | ~209 | 村莊 | 根據宋代陳姓兄弟二人由三峰寺遷到此地,居上者叫上房,居下者稱下房。…[詳細] |
赤陵洋村 | ~210 | 村莊 | 據原來村附近有彭家洋、嶺尾洋、厝基前、爐嶺洋、七里洋、鳳凰底及本村計7個小村,后廢其余六村,拼為一村,原名“七鄰洋”,后因“七鄰”與“赤陵”方言同音,…[詳細] |
南岔村 | ~211 | 村莊 | 因村南有一山口,方言叫“岔”,故名。先祖從浙江省泰順縣遷到托溪鄉際頭村,后一戶分遷到南陽鎮洋邊村馬奔底(又名乾厝)居住,生有4子,第四子夏上蘭于清乾隆…[詳細] |
洋邊村 | ~212 | 村莊 | 因盛產淡水魚,原名漁洋,后因住宅多建于小溪兩旁田洋邊,故改為今名。…[詳細] |
溪南村 | ~213 | 村莊 | 村前小溪自北向南流水,故名。金姓于南宋從大安鄉村頭村遷入;詹姓于元朝從周寧縣純池鎮豪洋村遷入;張姓于明朝從南陽龜嶺村遷入。1949年初期屬第五區(南陽…[詳細] |
秀洋村 | ~214 | 村莊 | 對面山形像蘭花,原名蘭花村。后因對面道路被改如蛇,封建時認為蛇會吃蘭花,不吉利,又以村址為田洋,周圍山清水秀,改為今名。…[詳細] |
含頭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舊時林姓原從武曲梅洋遷到外洋當(丹),因受不了地霸的欺負,又遷到現在的地方,此地靠西,森林密集,有老虎,交通不便,地霸不敢來魚肉人民,群眾生活貧寒,命…[詳細] |
官路村 | ~216 | 村莊 | 明清時代官員往來福安到壽寧之間必經山棗坑嶺,路經此地停轎休息之所,故稱官路。“文化大革命”中被強化為“光路”,1980年恢復原名。…[詳細] |
石鼓村 | ~217 | 村莊 | 村后山多石頭,其中兩石,上一石高有三丈,可以看到漁溪三十六村,人稱“旗巖”,下一石圓周一丈多,形如石鼓,擊之有鼓聲,名石鼓,村因石名。…[詳細] |
山坑村 | ~218 | 村莊 | 原名山溪,有三條坑在此匯合,又名三坑,因盛產杉木,明朝稱杉坑,后改名為山坑。…[詳細] |
下洋仔村 | ~219 | 村莊 | 村居大蜀洋的下方小平地,又在大蜀之后辟居,故名。…[詳細] |
院洋村 | ~220 | 村莊 | 霧多如煙,原名“煙洋”,“煙”、“院”方言近音,演為今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村居南山之南,“山南為陽看,水北為陰”的地名命名原則,故稱。
基本介紹:
南陽鎮位于壽寧縣東南部,因背依南山,地勢向陽,故名南陽。現轄20個村民委員會,138個自然村,3萬多人口。土地總面積12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5萬畝,茶園2.2萬畝,果園近萬畝。境內平均海拔540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產豐富。2003年公農業總產值2.1億元。這里是壽寧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壽寧好南陽”之稱。
南陽交通發達,雙湖二級公路貫穿10個行政村,北上縣城10公里,南接同三高速公路(福安接口)51公里,東去浙江省泰順縣30公里,規劃中的福安至泰順高速公路將在此上下。這里是壽寧的交通樞紐。
坐落在南陽鎮的福建省閩浙邊界壽寧工業園區更具無限魅力,深受溫臺地區客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福建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南陽鎮為2022年福建省衛生鄉鎮。
2014年7月,南陽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中共閩東特委含溪舊址年代:1935年座落地點:壽寧縣南陽鎮含溪村簡介:包括含溪閩東特委舊址、瓦窯坪紅軍標語、瓦窯坪紅軍洞等。中央紅軍長征后,閩東蘇區與黨中央失去了聯系,局勢十分嚴峻。1935
報祖祠大殿,位于福建省壽寧縣南陽鎮南陽村。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十年(1531)重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修葺。原建有門樓、鐘鼓樓、祠堂,后均毀。現僅存大殿,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200平
歷史沿革:
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屬長溪縣(今霞浦)西鄉十三都;淳祐五年(1245年)屬福安縣十一都;明景泰六年(1455年)屬壽寧縣;明代屬福安里二都、三都。
清代屬東南鄉;1934年設南陽鄉。
1940年設南陽鎮屬第二區(斜灘)。
1945年撤區設鄉,南陽鄉下轄11個保;1949年10月仍誒南陽鄉屬第五區(南陽),轄11個保;1950年11月為第五區(南陽),下轄13個鄉;1956年3月為南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