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內厝社區 | 隸屬:鼓浪嶼街道 |
區劃代碼:350203012008 | 代碼前6位:35020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閩D |
長途區號:0592 | 郵政編碼:361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據元末明初,嵩嶼李氏家族移居于此,稱“李厝澳”,后因“李“、“里”同音,“里”、“內”同義,演化為“內厝澳”。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內厝社區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社區。
基本介紹:
鼓浪嶼街道內厝社區地處鼓浪嶼西北面,轄區內有工藝美院、廈門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等41家企事業單位,其中有大中、小學校及幼兒園6所;3個研究機構;2個教育基地,1所教堂;1個社區活動中心、1個多功能社區音像圖書室、多處露天健身路徑、2個駐軍部隊,個體戶77戶;住戶近3000戶,人口近萬人。近年來,社區本著“共駐共建、資源共享”的原則與轄區單位達成共建協議,實施“事務公辦”“創建共搞”“困難互幫”,廣泛深入開展共建高質量的文明安全社區活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先后投入50萬資金,改善了辦公條件,完善了社區活動中心設施,豐富了居民的文化活動場所。在創建特色上,不斷完善“心理咨詢”服務功能,成為廈門市
歷史沿革:
1945年底,屬鼓浪嶼區。
1951年為內厝街政委員會。
1955年3月,街政委員會改名為街道辦事處,下設澳東、澳西、雞山、筆山、福祥、四松6個居委會。
1956年6月,澳東、澳西合并為內厝居委會。
1958年10月成立鼓浪嶼人民公社,居委會更名分社,為筆山、雞山、內厝、福祥、四松5個分社。
1964年4月,分社復命居委會,同年撤銷四松居委會,其區域分別劃歸內厝、福祥居委會轄。
1966年,內厝更名紅衛居委會
周邊相關:
內厝社區附近有鼓浪嶼、菽莊花園、南普陀寺、胡里山炮臺、廈門園林植物園(萬石植物園)、萬國建筑博覽等旅游景點,有鼓浪嶼綠豆糕、黃勝記肉干、葉氏麻糍、炸五香、鼓浪嶼餡餅、土筍凍等特產,有中秋博餅、延平郡王信俗、廈門疍民習俗、講古、廈門送王船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