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衛村 | 隸屬:杉城鎮 |
區劃代碼:350429100205 | 代碼前6位:350429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解放初期為“和平街”,1967年1月2日文革時“和平街”更名為“紅衛街”,寓意紅衛兵捍衛毛澤東思想之意,故名。
基本介紹:
紅衛村系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轄區行政村之一,位于縣城區西南、環繞爐峰山森林公園,金溪河北岸,東與和平中街東側勝一街相連,南與民主街金湖河北岸連接,西與豐巖村交界,北倚爐峰山,是縣城中心,經濟商業貿易繁華地段,現全村人口367戶1457人,7個村民小組。
[村落與居民]紅衛村古時叫一、二圖街,一圖街景觀梨和 紅軍街、嶺上街、小南門一帶,二圖街是澄清街、浮頭坑(現工商銀行)到大南門,大街頭一帶,1931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解放到泰寧城時風村屬于西南鄉,34年劃為中心中正保,50年成立農會,50年成立和平街政府,58年改為和平街管委會,66年改為紅衛大隊革命領導小組,革命委員會,79年改為紅衛大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紅衛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2015年10月,紅衛村入選福建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
文化旅游:
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紅軍總部舊址暨朱德、周恩來舊居陳家大院位于泰寧縣杉城鎮紅衛行政村嶺上街12號。從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朱德、周恩來等紅軍領導每次來到泰寧都居住在陳家大院紅軍總部,
紅軍標語墻舊址位于泰寧縣杉城鎮紅衛行政村嶺上街兩側民居墻體。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總部移至嶺上街陳家大院內期間,紅軍總政治部和紅軍積極開展宣傳活動,用黨和紅軍的政策
紅軍井位于泰寧縣杉城鎮紅衛行政村嶺上街東側11號。紅軍街兩旁的民居當年曾駐扎著大批紅軍官兵,他們的生活用水都是從嶺上街東側11號那口儒學井里汲取的。后人為了紀念那段歷史,將儒學井改名為紅軍井
紅軍反“圍剿”爐峰山戰斗遺址位于杉城鎮紅衛行政村爐峰山。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嶺上紅軍井(儒學井)位于杉城鎮紅衛行政村嶺上街梨樹下11號北側。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宋元時期屬綏城鄉清泰里城輔保;明洪武元年(1368)屬綏城鄉在城保,直隸于縣;民國初至1931年屬城區在城保,直隸于縣;1931年至1934年蘇維埃時期屬于城市區蘇維埃政府;1934年6月隸屬一區,1940年屬爐峰鎮;解放后1950年12月至1951年12月,成立和平街政府,隸屬一區;至1953年,在縣城置城關鎮,隸屬一區,至1956年直隸于縣;1958年改為和平生產大隊,隸屬紅旗公社;1959年
周邊相關:
紅衛村附近有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紅軍總部舊址暨朱德、周恩來舊居、嶺上街紅軍標語墻、杉城紅軍井、泰寧風景旅游區、泰寧金湖風景名勝區、甘露巖寺等旅游景點,有朱口小籽花生、金湖烏鳳雞、泰寧鐵皮石斛、狀元糍、上清酒、小北斗紅菇等特產,有泰寧梅林戲、泰寧大源赤膊燈、泰寧大源儺舞、泰寧梅林戲、永安大腔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