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源村 | 隸屬:新橋鄉 |
區劃代碼:350429200201 | 代碼前6位:350429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位于北溪最大支流源頭,以地理位置而得名。
基本介紹:
大源村概況
大源村位于新橋鄉東北部,處閩贛交界,北接江西黎川縣,距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轄4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93人;耕地面積1090畝,林地14215畝,生態公益林2265畝。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321元。
大源村歷史悠久。村中戴氏、嚴氏2座宗祠已有280余年的歷史,同鄧植將軍墓、石拱橋群、戴氏官廳一并被納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南溪圣殿、州司馬第、茶花隘、古驛道及清乾隆、道光年間修建的“永安殿”、“隆興社”等古跡至今保存完好;如今還傳承著有歷史“活化石”之稱的儺舞及“赤膊龍燈”入選福建省第一批和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7月榮膺“中國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確定大源村為2022年度福建省“一村一品”專業村(休閑農業)。
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大源村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大源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2019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大源村榜上有名。
2012年12月,大源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0年7月,大源村入選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文化旅游:
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下大源自然村村民住宅內。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期間,紅軍頻繁往來于大源村,紅軍政治部在村中積極開展宣傳,揭露國民黨的丑惡嘴臉,號召村民們起來參加紅軍
大源紅軍通道舊址(鎮安橋)位于新橋鄉大源行政村水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源革命舊址群位于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年代為1931-1934年。簡介:由大源鄉革命委員會暨紅13師指揮部舊址(戴氏官廳)、大源鄉農會舊址(戴氏宗祠)、大源鄉游擊隊隊部舊址(嚴氏宗祠)和紅軍
歷史沿革:
宋元時期屬綏城鄉清泰里安仁保;民國初至1931年屬于北鄉;1931年至1934年蘇維埃時期成立大源鄉蘇維埃政府,隸屬于新橋區;1934年6月隸屬五區,1940年屬安仁鄉,1944年屬崇仁鄉,1948年屬安仁鄉;解放后1950年12月至1951年12月,成立大興鄉政府,隸屬四區;1956年水源鄉并入,隸屬新橋區;1958年改為大興生產大隊,隸屬上游公社,并將水源劃出另立生產大隊;1959年隸屬朱口公
周邊相關:
大源村附近有大源紅軍標語舊址、大源革命舊址群、泰寧風景旅游區、泰寧金湖風景名勝區、甘露巖寺、泰寧明清園等旅游景點,有朱口小籽花生、金湖烏鳳雞、泰寧鐵皮石斛、狀元糍、上清酒、小北斗紅菇等特產,有泰寧梅林戲、泰寧大源赤膊燈、泰寧大源儺舞、泰寧梅林戲、永安大腔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