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坑村 | 隸屬:朱口鎮 |
區劃代碼:350429101204 | 代碼前6位:350429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村莊四周為黃土山中間一條坑,后演寫為“王坑”。“王坑”本地方言音譯“王”通“黃”,指黃土坑。
基本介紹:
王坑村位于朱青路公路沿線,距離集鎮3公里,轄8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468戶、1698人,其中,黨員31人,耕地面積2248畝,山林面積1.17萬畝,該村主要的農業產業為小籽花生、淡水魚養殖、錐栗、蓮子、煙葉等,2011年實現村財收入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08元。
今年以來,縣委組織部、鎮黨委及掛點幫扶單位縣婦聯相關領導非常關心王坑村的發展,多次到王坑村實地調研找問題、查原因、解決實際困難,給予王坑村在轉化過程中大力的指導和幫扶。在縣婦聯和鎮黨委的幫扶下,結合王坑村實際,制定了2012年度發展規劃,王坑村擁有特殊的紫色土壤2000余畝這一特殊資源,通過黨支部做工作,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福建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王坑村為2022年福建省衛生村。
2022年9月,王坑村被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推介為2022年福建省美麗休閑鄉村。
2020年12月,王坑村入選2020年度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單(小籽花生)。
歷史沿革:
宋元時期屬綏城鄉樂城里將溪保;明洪武元年(1368)屬綏城鄉樂城里將溪上保;民國初至1931年屬于東鄉;1931年至1934年蘇維埃時期隸屬于朱口區蘇維埃政府;1934年6月隸屬二區,1940年屬下東鄉;解放后1950年12月至1951年12月,成立王坑鄉政府,隸屬二區;1953年并入將溪鄉,隸屬二區;1958年從將溪分出成立王坑生產大隊,隸屬紅星公社;1959年隸屬朱口公社;1984年9月改為村
周邊相關:
王坑村附近有泰寧風景旅游區、泰寧金湖風景名勝區、甘露巖寺、泰寧明清園、泰寧古城、泰寧九龍潭等旅游景點,有朱口小籽花生、金湖烏鳳雞、泰寧鐵皮石斛、狀元糍、上清酒、小北斗紅菇等特產,有泰寧梅林戲、泰寧大源赤膊燈、泰寧大源儺舞、泰寧梅林戲、永安大腔戲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朱口鎮·王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