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厝村 | 隸屬:內厝鎮 |
區劃代碼:350213111204 | 代碼前6位:35021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D |
長途區號:0592 | 郵政編碼:361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明初黃姓人自新圩金柄村遷入,故名。
基本介紹:
黃厝村概況
黃厝村位于翔安區內厝鎮的東南面,恰好處于內厝鎮最高峰鴻漸山南側,東臨南安市,南接新店鎮沙尾村,是一個農業大村,包括六個自然村:黃山、黃厝、東燒尾、內塘邊、周后、東美。全村共925戶,人口3300多。
黃厝村這一帶主要是丘陵地,山林地4631畝,旱地1518畝,水田1113畝,適宜種莊稼的地較少,因此,村民們主要以種植果樹為主,荔枝、龍眼是黃厝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據村民介紹,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黃厝村人在“頭戴笠,腰束帶,腳穿靴”(即:在山頭種樹,半山腰種果樹,山下挖小水壩)的口號的號召下,大力改造丘陵地,這個時期所種的果樹共將近一千畝。到了八、九十年代,龍眼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2024年6月,福建省第四批高級版綠盈鄉村名單公布,黃厝村上榜。
2024年2月,黃厝村被確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鎮創建對象。
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黃厝村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黃厝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黃厝村上榜。
歷史沿革:
清屬民安里宏鼎保。
1943年屬民石鄉黃厝保。
1950年屬第六區鴻山鄉。
1952年析置黃厝鄉,屬第九區。
1955年與許厝合并,屬馬巷區。
1959年析為黃厝大隊,屬馬巷公社。
1961年改屬巷東公社。
1984年改內厝鄉(1991年改鎮)黃厝村委會。
1997年屬同安區。
2003年屬翔安區內厝鎮至今。
周邊相關:
黃厝村附近有小嶝休閑漁村、小嶝島、大嶝島、大嶝小鎮、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大帽山甘露寺等旅游景點,有古宅大蒜、上官青蔥、地瓜粉粿、鱷魚嶼蠔油、沙茶面、廈門姜母鴨等特產,有翔安農民畫、閩臺風獅爺信俗、翔安拍胸舞、春仔花習俗、香山廟會、宋江陣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內厝鎮·黃厝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