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滸鎮 | 隸屬:霞浦縣 |
區劃代碼:350921105 | 代碼前6位:35092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轄區面積:約84.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75萬人 |
人口密度:約32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下滸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駐地村位于海岐下,未圍塘前,潮水可漲到村上,故名。…[詳細] |
下滸村 | ~201 | 鎮中心區 | 滸:水邊,指離水稍遠的岸上平地;意指位于離海不遠的平地上,故名![詳細] |
前洋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因在村前面是一片海洋,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前洋生產大隊。1…[詳細] |
西岐村 | ~203 | 村莊 | 因村前有塊岐石似獅子,諧音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西岐生產大隊…[詳細] |
柏溪村 | ~204 | 村莊 | 因村的溪邊原有很多柏樹,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柏溪生產大隊![詳細] |
柘洋村 | ~205 | 村莊 | 因背山面洋,山上柘樹較多,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柘洋生產大隊…[詳細] |
赤壁村 | ~206 | 村莊 | 因村坐落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而南向有座赤色的懸崖峭壁,故名![詳細] |
三洲村 | ~207 | 村莊 | 因村前有鼻頭礁、七星礁、煙中礁,原稱三礁,后改為三洲,因村委會位于三洲,故名![詳細] |
磺砂村 | ~208 | 村莊 | 因村建在黃土山一個小坡上,且多為砂巖,諧音故名![詳細] |
上澳村 | ~209 | 村莊 | 因上澳村位于霞浦縣南部,村建于海邊彎曲處,澳口上方,故名。…[詳細] |
文星明村 | ~210 | 村莊 | 因相傳宋朱熹窩此,夜觀天象,曰:“文星其復明乎”,后遂以“文星明”三字為村名;又傳沿用元詩人程文海的《沁園春壽晉軒》-久笑君家無此客,年年天際遙瞻。文…[詳細] |
王家衕村 | ~211 | 村莊 | 因原先由姓王人居住,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王家衕生產大隊。1…[詳細] |
石湖村 | ~212 | 村莊 | 因以村口的海面像一個寧靜之湖,而海灘上有石景湖色,故名。…[詳細] |
留金村 | ~213 | 村莊 | 因傳說古人曾在這里淘煉過金,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留金生產大…[詳細] |
金蟹村 | ~214 | 村莊 | 因村前右側有座山,似螃蟹,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金蟹生產大隊…[詳細] |
延亭村 | ~215 | 村莊 | 因村前面有個澳口,通過澳口遙望對面有座小山似亭,故名![詳細] |
四斗村 | ~216 | 村莊 | 因村前有一塊田,能播種四斗的種子,故名![詳細] |
九斗洋村 | ~217 | 村莊 | 因清時遷居以來,村前有塊田地,能播九斗種子,故名![詳細] |
大安村 | ~218 | 村莊 | 因村前有個較大的塆,諧音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大安生產大隊![詳細] |
居安村 | ~219 | 村莊 | 因祖輩居此環境優美,生活富裕且平安,故名![詳細] |
滸水村 | ~220 | 村莊 | 因村民全是連家船,“家在水中”,以下滸鎮的滸字冠首,故名![詳細] |
外滸村 | ~221 | 鎮鄉結合區 | 因從下滸村委會分出,成立外滸村委會。且位于海邊,屬外圍處,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駐地村位于海岐下,未圍塘前,潮水可漲到村上。故名。
基本介紹:
霞浦縣轄鎮。1950年設下滸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北瀕三都澳,距縣城30公里。面積84.5平方公里,人口3.7萬。轄下滸、西岐、前洋、石湖、柏溪、五家衕、三洲、磺砂、上澳、赤壁、文星明、柘洋、廷亭、金蟹、留金、四斗、大安、居安、滸水、九斗洋20個村委會和下滸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小麥、花生,海產品有黃魚、帶魚、海帶、紫菜、對蝦、蟶。
榮譽排行: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下滸鎮上榜。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下滸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外滸城堡位于霞浦縣下滸鎮外滸村,年代為明。簡介: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建,幾經重修。城堡平面呈橢圓形,城墻鵝卵石、塊石壘砌,周長648米,基通寬5.5米、頂寬3.6米,通高6米,保存有寬
歷史沿革:
1950年10月建立第七區公所,駐地下滸鎮,1956年2月改稱下滸區公所。
1958年5月撤區,設立下滸工作片中心指導組。
同年9月成立下滸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恢復區建制,公社改為區公所。
1966年8月,撤區成立管委會。
1968年4月,以革委會取代管委會,1980年12月復為管委會。
1984年4月,改為下滸鎮并沿用至今,駐地下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