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萬安鎮 | 隸屬:新羅區 |
區劃代碼:350802104 | 代碼前6位:35080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F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轄區面積:約3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963人 |
人口密度:約1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紅光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取紅太陽光芒萬丈之意,是“大躍進”時期產物,在人民公社化年代,突出政治口號響亮,故名。…[詳細] |
高林村 | ~202 | 村莊 | 委會取高坑、林坑兩自然村村名首字,故名。…[詳細] |
陳洋村 | ~203 | 村莊 | 委會取陳坑、龜洋兩村名各一字為村名。清代和民國初屬溪口社。解放初屬溪口村、溪口鄉,1958年屬溪口人民公社,后屬萬安公社。1959年為陳洋大隊,198…[詳細] |
西貫村 | ~204 | 村莊 | 西貫是由西坑、西坑尾、貫洋坑幾個村莊取其一字為名。…[詳細] |
松洋村 | ~205 | 村莊 | 因四周松林似海洋而名松洋。明代屬松洋社。清屬溪口社。民國初為萬安區松洋村,后屬松崗聯保,溪口鎮松洋保。解放初為萬安區松坑村。1957年為松洋鄉。195…[詳細] |
好坑村 | ~206 | 村莊 | 原名可坑,有小坑流水,當地方言“可”與“好”諧音取“好”字,美好之意,改為好坑。…[詳細] |
浮竹村 | ~207 | 村莊 | 浮竹村,位于萬安鎮西北部,距離萬安鎮集14.5公里,東鄰四村村,北接松洋,好坑村,南與高廈村相鄰,西與環坑村;全村耕地面積912畝、山林面積3295畝…[詳細] |
四村村 | ~208 | 村莊 | 四村村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隸屬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海拔1000米,距集鎮14公里,這里四周林木茂盛,群山起伏,自然風光好。本村現有村民650余人,耕地面…[詳細] |
五村村 | ~209 | 村莊 | 五村村,位于萬安鎮西北部,距離萬安鎮集鎮12公里。東與陳洋村相鄰,南與紅光村,西與四村村。全村耕地面積1692畝,山林面積3127畝,森林覆蓋率76%…[詳細] |
高廈村 | ~210 | 村莊 | 清代稱高橋坑,村里有廈坑(下坑),逐漸演變為高廈村。…[詳細] |
同新村 | ~211 | 村莊 | 同新村位于蘇曲線40公里處,距龍巖市區80公里,距萬安鎮所在地8公里。全村人口1068人,自然村分散,有12個村民小組,黨員47人,森林面積為3.2萬…[詳細] |
環坑村 | ~212 | 村莊 | 環坑村位于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西部;距龍巖市區82公里,距鎮20公里,屬于較為偏遠的小山村,整體生活較為艱苦,交通不便利,村民勤勞、生活節儉;村民安居樂…[詳細] |
竹貫村 | ~213 | 村莊 | 竹貫村,位于萬安鎮北部,距離萬安鎮集鎮25.5公里。北西與連城賴源接壤,東與環坑、高廈相鄰。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市級文明村。至今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詳細] |
梅村村 | ~214 | 村莊 | 梅村村,位于新羅區萬安鎮北部,距萬安鎮集鎮20.5公里,與連城縣的莒溪、曲溪、賴源等鄉鎮毗鄰,全村耕地面積1878畝,山林面積2156畝,森林覆蓋73…[詳細] |
華坑村 | ~215 | 村莊 | 華坑村,位于萬安鎮西部22公里。東與高廈、同新村相鄰,南與張陳、西源村相鄰,西與連城縣相鄰,北與梅村村交界。系在梅花山保護區內現總人口是651人;山場…[詳細] |
西源村 | ~216 | 村莊 | 西源村座落于新羅區最邊遠的行政村,有3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600多人,其中黨員26人,村干部4人。土地資源:竹山面積有2000多平方畝, 產業情況:…[詳細] |
張陳村 | ~217 | 村莊 | 張陳村隸屬于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一行政村,是閩西老區革命基點村之一,原紅九軍團部舊址。位于新羅區西北部山區,連接上杭、連城交界地帶。擁有國家級梅花山自然…[詳細] |
涂潭村 | ~218 | 村莊 | 涂潭村,位于萬安鎮西部,距離萬安鎮集鎮12公里。東鄰同新村,西鄰江山鄉梅溪村,南鄰紅光村,北鄰張陳村。全村耕地面積1430畝、畝、畝,山林面積4125…[詳細] |
石城村 | ~219 | 村莊 | 石城村,位于萬安鎮南部,距離萬安鎮集鎮13公里。東鄰雁石鎮,北鄰紅光村,南部、西部江山鄉相連。全村耕地面積532畝,山林面積29350畝,森林覆蓋率7…[詳細] |
高池村 | ~220 | 村莊 | 高池村,位于萬安鎮東部,距離萬安鎮集7公里。東鄰雁石蘇邦村,北接紅光村南與雁石白石、萬安石城村相鄰,西與石城、紅光村交界。全村耕地面積298畝、山林面…[詳細] |
地名由來:
據《萬安鄉志》有記:相傳清乾隆初年全鄉人口已達萬人,取萬人安康而得名,該名最早起于明代以前。
基本介紹:
萬安鎮位于龍巖市新羅區西北角,北西與上杭縣、連城縣交界,東與新羅區的白沙鎮、雁石鎮毗鄰,南與江山鄉接壤,距龍巖市區62公里(沿萬蘇公路),是發展邊貿,增進物質文化交流的樞紐。萬安鎮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南麓,是新羅區重要的綠色寶庫。全鎮面積392平方公里,人口近1.4萬人,20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村村實現通路、通電、通話。
-
資源開發
萬安鎮內地上山清水秀,阡陌流金,地下礦產豐富,百寶薈萃。全鎮森林面積近47萬畝,林木蓄積量280萬立方米,毛竹9萬畝,年產毛竹60萬根,到處是一片綠色的海,已探明的礦藏有鐵礦、石灰石、硅石、花崗巖、煤礦等。境內山巒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萬安鎮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鄉鎮。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萬安鎮上榜。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萬安鎮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竹貫觀音庵位于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竹貫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1934年局部維修。樓閣式建筑,坐南朝北,占地100平方米,總高15米,
竹貫溫氏家廟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竹貫行政村一組,單廳兩廂房又兩側間帶兩護厝圍合院式土木結構平房,坐南朝北,約建于清乾隆末年(約1785前后),中軸線自北向南依次為石坪、大門、石坪、天
歷史沿革:
萬安之名最早見于《龍巖市志》(1993年)記載《明嘉靖三十七年龍巖行政區劃表》,為九龍鄉萬安里,宋元時代區劃基本沿用至明代,但前朝是否稱萬安里未可知。
明代至清初屬九龍鄉萬安里,設溪口驛丞,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溪口設縣丞署,后為州同署。
雍正十三年(1735年)龍巖升縣為州,溪口設分州駐州同。
1913年萬安廢洲為縣佐,至1929年后萬安又設為鄉。
1933年,為萬安區,次年為第八區。
1937年3月
楊世寧(1906~1927年),又名德懷,龍巖溪口人。民國11年(1922年)就學于集美學校師范部,開始接觸馬列主義。民國13年,先后與同學創辦《到民間去》、《新龍巖季刊》,宣傳革命思想。民國14年5
羅育才(1921-?),福建省龍巖縣萬安鄉高廈村人。1937年參加革命,參加了閩西南蘇區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所在部隊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任新四軍第二支隊三團戰士。1938年2月隨軍離開龍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