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忠門鎮 | 隸屬:北岸開發區 |
區劃代碼:350305102 | 代碼前6位:350305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B |
長途區號:0594 | 郵政編碼:351152 |
轄區面積:約8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3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忠門社區 | ~001 | 主城區 | 此地古稱浮曦洲,唐代縣令有感刺史林蘊謚贈忠烈,蘊之后裔,聚居浮曦洲,遂設置中門村坊,旌表門閭,故名。…[詳細] |
王厝社區 | ~002 | 主城區 | 由王姓居民定居形成的城市小聚落。始建于宋朝時期,宋朝時稱忠烈門;明清朝時稱“興化府”;解放初期稱“忠沁鄉”;1958年忠門人民公社設立在原“忠門油坊”…[詳細] |
樂嶼新城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取其原名“山樂嶼”同音“樂嶼”,且是新城區,故名。…[詳細] |
秀田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秀田社區居民委員會,即田片較多,風景秀麗的自然村落。…[詳細] |
后坑村 | ~201 | 村莊 | 后坑村,即地處平海灣西岸,地理位置偏后的自然村落。…[詳細] |
柳厝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柳厝村,即由柳氏族人聚居形成的自然村落。…[詳細] |
安柄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安柄村,此村因系由幾個小村合并而成,即并村,合并后村居治安太平安寧,后演變為“安柄”。…[詳細] |
沁頭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沁頭村,即位于溪流發源地的自然村落。1958年為忠門公社沁頭大隊;1984年為沁頭村委會,屬莆田縣忠門鄉。1988年10月莆田縣忠門鎮。2002年屬莆…[詳細] |
瓊山村 | ~205 | 主城區 | 境內有一座山名為瓊山。原屬于莆田縣忠門鄉二十一區。1958年為忠門公社瓊山生產大隊;1984年10月大隊改村,屬莆田縣忠門鄉瓊山村。1988年10月莆…[詳細] |
秀前村 | ~206 | 城鄉結合區 | 秀前村,因村部位于秀前村,故名。1958年,秀田、秀華、秀前合稱忠門公社岳秀大隊;1991年拆分為秀前村,屬莆田縣忠門鎮。2007年遷地重建秀前村委會…[詳細] |
秀華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秀華村,原位于岳秀村,后與西華村合并,故取兩村名各一字命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此地古稱浮曦洲,唐代縣令有感刺史林蘊謚贈忠烈,蘊之后裔,聚居浮曦洲,遂設置中門村坊,旌表門閭,故名。
基本介紹:
莆田縣轄鎮。1958年建忠門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的忠門半島,距縣城32公里。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16.7萬。莆文公路橫貫鎮境。轄聯星、坂尾、月埔、雙筶山、西園、前康、岱前、礪山、洋埭、東潘、柳厝、后坑、安柄、沁頭、秀華、秀田、秀前、瓊山、-、東坑、前范、東埔、塔林、崙嶼、霞塘、西山、度下、梯吳、西埔、東店、烏垞、山柄、山亭、利山、蔣山、港里、莆禧、東仙、文甲、西前、西埔口41個村委會和忠門、王厝2個居委會。生產陶瓷、蒸籠。農業主產水稻、紅薯、花生,有海涂養殖。古跡有建于明朝的莆禧城、吉了塞城、石塔、港里祖祠。賢良港天后祖祠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榮譽排行: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忠門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宋、元朝時期屬莆田縣崇福鄉。
明朝時期,崇福鄉改稱第七區;清朝時期沿襲明制;1913年,設立忠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屬忠門區、二十一區、忠門公社、忠門鎮;1958年10月,改為忠門公社;1984年1月,屬莆田縣忠門鄉;1988年1月,撤鄉設鎮,屬莆田縣;1997年,忠門鎮析出增設山亭、東埔、月塘3個鄉,仍屬莆田縣,歸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管委會管轄;2002年2月,莆田縣撤銷,劃歸秀嶼區;20
陳旅(1288-1343)元代文學家。興化莆田(福建省莆田縣,位仙游縣東北,今屬秀嶼區忠門鎮)人。字眾仲。幼孤。從鄉師學成后,被薦為閩海儒學官。御史中丞馬祖常,侍講學士虞集,對其文才倍加贊賞。,而延至
吳承斌(1904-1930年),又名汝英。清光緒三年(1904)三月生于月塘鄉月埔村農民家庭。父母早亡,依靠兄嫂生活。民國十一年(1922年),承斌畢業于私立化石小學(今笏石中心小學)。同年,考入莆田
康龍章(1910—1929),福建省莆田忠門鄉人。1927年11月參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莆田紅軍游擊隊隊員和骨干。1929年12月,護送副隊長吳承斌參加會議返回途中被反動民團暗殺,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