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橋洋社區 | 隸屬:燕東街道 |
區劃代碼:350481001004 | 代碼前6位:35048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因此地靠近新橋村,在轄區內有個較大的洋面,為與新橋村區分,故取名新橋洋社區。
基本介紹:
新橋洋社區創建于1996年,位于永安城區的東部,是一個融居民、村民為一體的城鄉結合部社區,下設13個居民小組,隸屬燕東街道辦事處。東至麻嶺,西至林業新村,南至圓明寺廟,北至東門橋,地域面積0.87平方公里。
[社區結構]轄區內有市教育局、環衛處、殯儀館、衛生服務站、民營印刷廠、餐飲業、寺廟等30多個單位及服務網點和名勝景點,共有樓幢26幢,住戶1378戶,總人口約4670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618人,育齡婦女841人,流動人口1283人),支部黨員64人,社區工作者6人。
[社會文人]退休教師王金生篆刻出書;沈天谷每年上街義務寫春聯,多次得到記者采訪上電視;女詩人作家林淑偉寫下
歷史沿革:
明景泰三年(1452)永安建縣,縣治所設浮流村,城內設太平坊。
明萬歷年間稱忠義坊。
1944年稱仁義坊。
解放初期稱仁義居委會。
“文革”時更改為躍進街居委會。
1980年7月更名為忠義居委會。
1989年從忠義居委會分設成立東門居委會。
1996年從東門居委會分設成立新橋洋社區。
周邊相關:
新橋洋社區附近有永安桃源洞、甘乳巖、貢川古鎮、永安霞鶴生態農莊、馬洪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吉山土堡等旅游景點,有閩筍干、永安吉山老酒、永安貢川草席、安砂魚、安貞旌鼓、永安萵苣等特產,有永安大腔戲、龍角舞、永安“唱花”、永安大腔傀儡戲、永安貢席制作工藝、永安安貞旌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