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洽溪村 | 隸屬:坎市鎮 |
區劃代碼:350803101206 | 代碼前6位:35080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F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由撫市溪、坎市溪二條溪水流入此地,匯合成一條溪,因合溪地名已經被合溪鄉地方所用,所以把合改為洽,此地名九成了洽溪。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洽溪村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洽溪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洽溪村交通便利,省道203線穿境而過,距離鎮中心約4公里,是革命基點。新中國成立前屬于撫市。由于地理環境依山傍水,舊社會以木船航運為業,擁有木船30余艘,從業船工69余人。坎市至峰市航道全長65公里。從清康熙年間至新中國成立后的300多年,祖祖輩輩從事撐船運輸。中國人民解放軍王水平將軍、坎市公社社長王道清等都是撐船高手。航運結束后,洽溪人民轉入亦工亦農亦辦汽車運輸,同時向山林開發,多渠道打造幸福生活。1951年土地改革時,劃歸坎市。1989年3月,洽溪單獨建立行政村。全村總面積2475.1畝,其中耕地面積有204畝,林地面積2271.1畝,現共有120戶人家,總人口488人。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劃撫市鄉管轄(高枧下、洽溪、片堂山),1951年土地改革時,劃歸坎市屬浮新鄉管轄。
1958年稱洽溪大隊,1984年劃入新羅村民委員會。
1989年3月經上級批準建村,洽溪從新羅劃出,設立洽溪村民委員會至今。
周邊相關:
洽溪村附近有福建土樓(永定)旅游景區、高北土樓群(土樓王景區)、洪坑土樓群(民俗文化村)、龍巖天子生態旅游區、南溪土樓群、初溪土樓群等旅游景點,有永定紅柿、永定巴戟天、永定菜干、永定六月紅早熟芋、永定美蕉、永定萬應茶等特產,有客家土樓營造技藝、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永定客家土樓楹聯、龍巖山歌、閩西客家元宵節慶等民俗文化。
王奎福(1907~1931),坎市鎮洽溪村人。生于一個船工的家庭。小學畢業生肄業于永定師范講習班。民國15年(1926年)夏,由阮山推薦,到廣州參加第六屆農-動講習所學習,在那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