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潭村 | 隸屬:龍潭鎮 |
區劃代碼:350803108204 | 代碼前6位:35080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F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傳說有一個夏天,久旱無雨,田野禾苗枯焦,老百姓心急如焚。一天一位長老思一夢,夢見老天爺來到深潭,農夫祈求老龍王降雨。第二天,他邀集了眾多的鄉親,攜帶香燭來到潭穴外叩拜秋雨,感動了龍王爺,忽見天昏地暗,下起了傾盆大雨,拯救了百姓,故說龍潭有龍,住在深潭里,所以龍潭也由此,故名。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龍潭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龍潭村是龍潭鎮集鎮所在村,有三堂屋、洋甲、石燕、山子尾、湊閣五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562戶人,總人口2146人,耕地面積1152畝,林地面積7767畝,有黨員89人(其中預備黨員4人)。村里的主導產業是種植、運輸、經商。2011年農民人均收入9580元,村財政收入約20萬元。
龍潭村兩委班子有凝聚力和戰斗力,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近年來,該村兩委工作緊緊結合“抓環境,建新村,為民辦實事,促發展”來開展工作。1、投資200萬元興建了新村部大樓。2、做好家園清潔行動,投入資金建了25個垃圾中轉池,引導村民規范垃圾清
黃均橋位于高安市龍潭鎮龍潭村聞家,年代為清。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周邊20米為保護范圍3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歷史沿革:
民國時屬上豐鄉龍潭村,1949年后屬四區龍潭鄉。
1958年屬撫市公社管轄,1962年屬龍潭公社設龍潭大隊,1965年并入撫市公社。
1984年為撫市鄉龍潭村民委員會,1992年為撫市鎮龍潭村民委員會。
1993年從撫市鎮分出設龍潭鄉后為龍潭鄉龍潭村民委員會,1997年撤鄉建鎮后為龍潭鎮龍潭村民委員會至今。
屬龍潭鎮人民政府駐地。
周邊相關:
龍潭村附近有福建土樓(永定)旅游景區、高北土樓群(土樓王景區)、洪坑土樓群(民俗文化村)、龍巖天子生態旅游區、南溪土樓群、初溪土樓群等旅游景點,有永定紅柿、永定巴戟天、永定菜干、永定六月紅早熟芋、永定美蕉、永定萬應茶等特產,有客家土樓營造技藝、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永定客家土樓楹聯、龍巖山歌、閩西客家元宵節慶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