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洑口鄉 | 隸屬:永泰縣 |
區劃代碼:350125204 | 代碼前6位:350125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閩A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轄區面積:約14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430人 |
人口密度:約3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吉坑村 | ~201 | 村莊 | 吉坑村位于洑口鄉中部,距城關76公里,海拔220米,東與嵩口鎮交界,西與梧村村接壤,南與紫山村毗鄰,2013年列入永泰縣首批“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全…[詳細] |
紫山村 | ~202 | 村莊 | 紫山村,位于洑口鄉南部,與德化、仙游兩縣毗鄰,是永泰縣海拔最高的一個行政村,村部海拔近900米,最高山峰石筍硎,海拔1661米。總面積33100畝,總…[詳細] |
后亭村 | ~203 | 村莊 | 后亭村是洑口鄉中北方面,座落在大樟溪支流后亭溪中段之畔,距離永泰縣城92公里,離鄉所在地7.6公里。于德化安村.丁榮自然交界。全村轄18個生產組,共5…[詳細] |
后寨村 | ~204 | 村莊 | 后寨位于洑口鄉東南部,距離鄉政府10公里,東與蓋洋鄉前湖村毗鄰接,北連接蓋洋鄉湖頭村、南連接后亭村,海拔405米,兩個自然村,全村轄7個生產組,共17…[詳細] |
雙溪村 | ~205 | 村莊 | 雙溪村地處洑口鄉中北部,距鎮政府6公里,東鄰本鄉洑口村.祥鑾村相接,西南于后亭村.后寨村相接。全村4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196戶,802人,耕地面…[詳細] |
山寨村 | ~206 | 村莊 | 山寨位于洑口鄉西部,距離縣城89公里,與鄉相距8公里,東接洑口村,北鄰雙溪、后亭村,南連梧村村,西與德化縣交界,海拔601-903米,全村轄6個生產組…[詳細] |
洑口村 | ~207 | 鄉中心區 | 洑口村是洑口鄉所在地,距離永泰縣城81公里,全村轄12個生產組,共475戶,總人口1863人。村土地面積20008畝,其中耕地面積7600畝、山林地1…[詳細] |
祥鑾村 | ~208 | 村莊 | 祥鑾村地處洑口鄉東部,有3個自然村,423戶1386人,黨員33人。耕地面積1360畝,林地面積1.44萬畝。2012年村財收入0萬元,靠上級財政轉移…[詳細] |
梧村村 | ~209 | 村莊 | 梧村村位于洑口鄉中南部,距永泰縣城關80公里,海拔220米,東與吉坑村交界,西與德化縣水口接壤,2013年列入永泰縣首批“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共有5…[詳細] |
梅村村 | ~210 | 村莊 | 因盛產楊梅,故名。清代屬和平鄉應達里三十六都;1958年為嵩口公社洑口管理區梅村生產大隊;1961年為洑口人民公社梅村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洑口鄉梅…[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鄉人民政府駐洑口村,故名。調時因洑口村位于大樟溪與后亭溪二水回旋奔流交匯之處而得名。
基本介紹:
位于永泰縣西南部,與德化、仙游兩縣毗鄰,203省道穿鄉而過,全鄉總面積14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8700萬公頃,耕地面積8939畝。轄10個行政村,總人口13415人。該鄉是"虎尊拳"的發源地,紫山、碧石、車瀨洋、土洋等村是革命基地點。2004年,完成農業總產值5903萬元,工業總產值5505萬元,鄉鎮企業產值9703萬元,財政總收入3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10元。
該鄉緊緊圍繞"發揮山區資源優勢,大作山水石材文章"的思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李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人均超過1畝,年均產量3000噸,李果產品遠銷閩南、廣東等地。引進試種青花梨、水蜜桃、臺灣大青棗等優質水果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洑口鄉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鄉鎮。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洑口鄉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祥福堂位于洑口鄉山寨村山寨33號。為黃貴郎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歷時12年建成。原寨占地面積三千余平方,現存院落占地面積1040平方米,建筑面積1616平方米。該寨風水上
金山堂年代:清座落地點:永泰縣洑口鄉洑口村簡介:占地面積1650.8平方米,建筑面積513.86平方米。面闊七間,進深九柱,穿斗式木結構,歇山頂。由大廳、左右廂房、天井及左右書院組成。保護范
歷史沿革:
洑口鄉轄地宋時為和平鄉英達里。
元時屬36都。
至明、清仍屬和平鄉英達里。
民國初屬于南區,1936年屬于三區,1938年屬蓋洑鄉。
1952年屬第三區為洑口鄉。
1958年歸嵩口人民公社管轄,為洑口管理區。
1961年由嵩口人民公社劃出成立洑口人民公社。
1984年改為洑口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