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壽昌村 | 隸屬:陽關鎮 |
區劃代碼:620982105202 | 代碼前6位:62098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甘F |
長途區號:0937 | 郵政編碼:735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唐宋時期的壽昌城遺址曾設在此而得名。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壽昌村被授予甘肅省第十六批省級文明村鎮稱號。
2019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壽昌村榜上有名。
壽昌村入選甘肅省第七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名單。
2014年9月,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壽昌村2014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基本介紹:
茫茫戈壁中的一片綠洲,林木覆蓋率30%,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西漢時是敦煌郡所領六縣之一龍勒縣治所,北魏改立為壽昌郡,北周并入敦煌縣。風吹沙動便有古磚、陶片、錢幣和箭鏃等暴露,多為漢代、宋代的遺物。
舉辦各類節會慶典,以葡萄為載體,打造壽昌生態文化名片,宣傳生態文化村建設的意義。
建成文化娛樂休閑廣場、多媒體教室、老年活動中心等。
推廣種植無核白,形成“一村一品”葡萄生產專業村;葡萄產業逐步走向科學化、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林果產業、葡萄標準化生產技術被越來越多的群眾認可。
新農村各項建設事業取得斐然成績,成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的樣板,被評為敦煌市新農村建設的
歷史沿革:
由南工村和北工村合并而稱。
南工村原位于東西走向的新工壩水系之南而得名。
1949年后屬三區六鄉二行政1、2、3、4自然村。
1955年建豐勝、紅光兩個初級社。
1957年合并為新工壩高級社。
1958年為敦煌人民公社南湖大隊二中隊。
1961年為南湖人民公社南工大隊。
1966年更名為紅方大隊。
1969年恢復為南工大隊。
1983年3月改置村。
北工村位于東西走向的新工壩水系之北而得名。
1949年后屬三區六鄉三行
周邊相關:
壽昌村附近有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敦煌莫高窟、玉門關、敦煌陽關旅游景區、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敦煌夜市景區等旅游景點,有敦煌李廣杏、敦煌葡萄、李廣杏、鳴山大棗、陽關葡萄、消冰香水梨等特產,有敦煌曲子戲、敦煌書畫、敦煌曲子戲、肅北蒙古族服飾、敦煌書畫等民俗文化。